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高考前 “睡不好”怎么办?别担心,适度焦虑是好事!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高考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心态。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很多高三考生可能会面临心理紧张、压力过度、失眠等问题。为了帮助这些考生调整心态,南宁三中心理教师董杨提醒,考前调整心态是高三学子最后一门“必修课”,要正确认识自己,拨开心理误区的迷雾,才能更自信走进考场。


焦虑会影响考试?
声音:适度焦虑更有利于考试水平发挥

董杨表示,感到焦虑和睡眠出现问题是高三学生临考前比较容易遇到的状况。但在这两个问题上,不少考生都有认知上的误区。

很多考生受到周围人们的暗示,认为考前焦虑有害无利。但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更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焦虑达到什么程度是适度的呢?董杨说,当提起考试,考生感到跃跃欲试又带点紧张感时,就是适度的。若考生觉得压力大到连书都看不进去,就是过度焦虑了;若考前完全没有感觉,甚至觉得高考没啥大不了,则有可能焦虑水平过低,从而导致轻敌,反而不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董杨说,根据以往经验,考生焦虑值升高,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比如有的考生对高考设定了过高目标。这时,如果调整一下目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焦虑水平。当人们对设定的目标有七八成实现的把握,产生的焦虑感会比较适度;若实现的可能性低于七成,容易过度焦虑;若实现的可能性高达九成以上,则无法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去实现它。适当地调整高考目标,例如调整目标学校或调整目标专业,或能降低焦虑感受。

“一觉睡不到天亮”就会考砸?
声音:对睡眠过多要求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考生对于睡眠,也有认知上的误区。一些考生把睡眠好和考得好绝对等同起来,认为睡得好才能正常发挥,反之第二天肯定考不好。如此一来,考生就对睡眠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入睡要够快、睡眠时间要够长、睡眠必须“一觉到天亮”。没达到这些要求就对第二天的学习或考试产生消极感受。董杨说,睡眠本身是一个自然而然进入的状态,当过多的要求出现在睡眠中,容易适得其反。在以往的案例中,不少称自己长期“失眠”的考生,实际他们只是对睡眠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若考前考生认为睡眠质量出现了问题,应尽快和心理老师交流,扭转认识偏差。

如果觉得睡眠质量不佳,考生可以采取一些物理办法,如睡前泡脚、喝杯温牛奶,或是散步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帮助更好进入睡眠。

考前几天独自待着更好?
声音:多交流可减小心理压力

有少数考生为了“保真”备考状态,在考试前几天切断了自己和同学、朋友的交流,不关心外界的事情,只想一门心思学习,事实上这样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董杨称,人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外在社会环境是支持系统,当遇到问题,通过交流可发现,有人可以一起分担,或同学也有类似情况,心理压力就能减小。因此,建议考生在考前最后几天回归集体,参加班级活动,提升人际交往频率,慢慢将心态调整至最佳状态。

董杨表示,高考在即,考生应把心理上的准备放在第一位。最后几天不再建议学生高强度学习,只需每天做适量的难度适宜的练习保持“题感”。该做题时做题,该休息就休息,不要再去突破新题难题。若仍然感到过度焦虑,可以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等方法进行放松。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