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排队3小时,问诊3分钟”,为消除这个误区,南宁这家医院是这样做的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6月2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成功举办了首届医患联谊会。上百名家长带着曾在该院成功接受过救治的早产儿、危重病儿来参与联谊。近年来,该院儿科通过建立医患沟通微信群、主动向患者公开专家手机号码等方式,建立起了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充分获得了患儿家长的信任,一些家长甚至成了医生的“粉丝”。

医患联谊
分享孩子成长喜悦

2日下午3时许,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教学楼大会议室内人头攒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刚到现场,就忙着找到住院时的主管医生、护士,兴奋地与他们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喜悦。当天受邀参加联谊的孩子,都是该院儿科曾救治过的危重病儿。比如只有26孕周的早产儿、刚出生就感染了新生儿肺炎的重症患儿等。

冯女士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去年7月在该院生产。她在分享经历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说,自己在孕期患有高血压等并发症,怀孕8个月就早产了,孩子生下来时还不到1.5公斤。由于产后大出血,她从产房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平时生病较多,好在医护人员对她关怀有加,医生基本每周电话回访一次,解答她关于喂养中的各种问题。遇上小孩头疼脑热等突发情况,她就直接给医生打电话咨询。“就算是半夜,医生都会接我电话,耐心地询问病情和解答。”冯女士说,孩子现在很健康,自己已经成了该院儿科的“铁杆粉丝”。

家长放心
源于医患真诚沟通

 家长放心,是对儿科医生莫大的肯定。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史学凯介绍,儿科被称为“哑科”,病人大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患病情况,全靠医生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家长以及自己的经验。而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稍微有点头疼脑热,就吓得全家往医院跑。

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儿科俨然成了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一名医生在门诊的8个小时里,要接诊近百名患儿,平均诊疗每名患儿的时间只有3~5分钟。有不少家长抱怨,到儿科看病往往是“排队3小时,问诊3分钟”。

 “医患沟通交流不够,就容易导致误解和其他问题。”史学凯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生每天就只有二三十个号,每名患者都能确保有15分钟的问诊时间,交流当然是充分的。但是,把这样的模式复制过来明显不现实。如果南宁一名儿科医生每天只放20个号,那能挂到号的家长当然满意了,但另外七八十名没能挂上号的患儿怎么办?

多措并举
拓宽医患沟通渠道

为了增进医患沟通交流,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借助时下流行的微信群。史学凯打开手机上一个名为“早产儿关爱群”的微信群,里边已经有5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该院救治过的早产儿家长,该院的儿科医生也都在群里。
 
“史主任,现在天气热了,能不能给小孩开空调?”“小孩打疫苗后有点发烧,我们该怎么办?”每个问题后面,都有医生及时给出的答复。“空调要开,不低于26℃就可以。”“疫苗打完后是有可能会低烧,超过38.5℃再考虑吃药。”家长们看完解答,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家长们往往还会非常惊讶地遇到一个情况——医生主动向家长递名片。名片上面印着医生的手机号等联系方式。史学凯解释,他一直要求儿科的同事们要积极与患者和家长交朋友。个人手机号应该主动提供给家长,并告诉他们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来咨询。他认为,每个儿科医生背后,都应该有几十个家长“粉丝”。许多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家长通过微信、电话就能马上得到答案,省却了到医院排长队之苦。家长满意,门诊压力也得到了缓解。该院儿科还计划进一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陆续开通更多病种的医患交流微信群。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在联谊会上为家长演示儿童康复操。 南国早报记者 罗暘摄

来源 丨南国早报记者 罗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