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特斯拉国产传闻一再上演“狼来了”的戏码,但这次或真正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刻。
6月20日,多家国内和外媒相继曝出了特斯拉国产事宜即将在“本周内签约”的消息,一时间,一直被业内风传的特斯拉国产话题再度被热炒。
▲国产几成定局
那么,这次是同之前一样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此事呢?
尽管特斯拉官方保持缄默态度,对媒体的核实也并没有辟谣的表态。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次确实不同以往国产传闻属于“空穴来风”或“子虚乌有”,而是几成定局。
记者从接近特斯拉的知情人士获悉,数月以前,特斯拉中国已经抽调了部分员工派往南方筹划国产事宜。而特斯拉美国总部也已经多次派人在江浙沪一带考察选址。
目前不少分析都认为上海临港是特斯拉国产建厂的首选,而相关方股价也是近期暴涨,据悉,其中“另有隐情”。
有分析人士称,上海临港并非是特斯拉建厂的唯一选择,因为其配套资源并不充分,特斯拉之前确实去过临港考察,这也是临港被外界曝光为国产工厂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包括杭州在内的其他江浙城市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但也有匿名消息源表示,虽然上海临港并非是首选,但上海地区建厂可能性比较大,上汽也或将入股。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地区国产,一方面是上海地区有着比较优厚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而且上海地区消费需求旺盛。而上汽集团所拥有的成熟的配套体系也或将能提速其国产进程。
但是否必须选择同汽车企业合资,才能获得国产“门票”,业内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政策并没有强调必须要跟汽车企业合资,才能获批国产。“只要是中国企业即可。”
“鲨鱼”真的来了
从现在来看,虽然本周签约仍然存在跳票的可能,但今年最终落定已经板上钉钉。
特斯拉国产影响几何?作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其一旦进入中国市场自然影响巨大,已经并非“鲶鱼”效应科比,而是堪称“鲨鱼效应”。
一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都被视为“标杆级企业”,其更是成为“弯道超车”思路的样本性范例。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表示,特斯拉的电池密度一直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特斯拉一旦国产,将在技术层面倒逼行业的技术升级。
在之前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刊发了《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而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目标,这意味着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目标为700万辆。而目前在中国市场,有将近200个汽车品牌正在筹建新能源汽车工厂。
嗅到巨大商业价值的国际车企更是纷纷“火线”加入战局。
德国车企更是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就在本月初,戴姆勒同北汽签署了战略协议,通过在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而在几天之前,合肥市政府、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三方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共同签署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双方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于2018年正式投产首款电动汽车。
对于已然沸沸扬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国产入局将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