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一言不合就跳楼!南宁13岁少女和母亲争吵几句后,从20楼跳下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6月18日,南宁市五一路某小区一初中女生因学习问题和母亲发生争吵后从20楼坠下,酿成悲剧。如花的年纪,为何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匆匆结束自己年仅13岁的生命?家长和老师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13 岁少女从这栋楼20 层坠下。南国早报记者蒋文跃摄


为孩子的学业
夫妻回南宁买房陪读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时,还有业主在议论此事。

记者在一名业主的指引下,找到坠亡女孩的家。开门的是女孩的大伯黄先生,他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黄先生说,他们是扶绥人,出事的侄女仅13岁,在五一路一所学校读初一。“孩子样貌标致,个子长得快,快跟她爸爸差不多高了。这个孩子一直以来成绩良好,亲戚们常教育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

在黄先生看来,侄女什么都好,就是性格有些内向,被大人说多了会发脾气。今年以来,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母亲难免唠叨,两人为此闹过一些不愉快。

黄先生还告诉记者,对弟弟和弟媳来说,女儿是他们的全部。早些年,弟弟和弟媳两人在广东打工,孩子跟在身边上小学。3年前,为了让孩子顺利回南宁上初中,弟弟拿出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买下这套精装修商品房。但孩子一人在南宁上学,他们又放心不下,弟媳便回到南宁陪读,只有弟弟一人留在广东打工赚钱。出事前几天,弟弟辞掉了广东的工作,计划回南宁就业,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可业务多,老板让他多留几天,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惨剧发生了。“出事是18日晚7时左右,孩子的父母一直哭到第二天下午,现在也没缓过劲来,站都站不起。”

母亲唠叨学习
孩子把自己紧锁房内

据了解,女孩出事时黄先生并不在小区里,但接到了弟媳打来的电话。“她妈妈在电话放声尖叫,很久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黄先生赶到现场看到,孩子坠落在三楼平台,她母亲通过三楼住户的房间爬了过去,抱着孩子撕心裂肺地痛哭。

黄先生了解到,当天吃过晚饭后,弟媳为学习的事又唠叨了孩子几句,孩子听不进去,就走进房间把自己反锁起来。当时弟媳已经有些担心,多次往里面喊“你不要吓我”,过了一会,她听见屋外有人大喊,才发现孩子出事了。

20日下午,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江南分局获悉,18日晚事发后,五一派出所已派员到场处置,目前警方已初步排除事件为命案的可能。

相关链接
中小学生走向极端如何应对

第一招: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它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现在不少小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稍遇挫折就很难接受,这正是缺乏挫折教育的体现。
  
第二招:上一堂生命教育课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生存观念,同时,可以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们进行心理咨询;学生自己则应将眼光放长远,做好自我调节,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多与人商量。

第三招:开通生命热线
对有自杀倾向者的咨询干预策略可以控制和转移当事人自杀的爆发性、冲动性情绪。生命热线电话让其自杀之前有倾述内心苦痛的场所,又符合尊重个人隐私的特点。实践证明,不少企图自杀者在拨打生命热线电话后,采纳相关建议,不良情绪得以渲泄释放而改变了初衷。 本报综合

孩子心理疏导 需要多方关注

为何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容易“出事”?家庭和学校又该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专家从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南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老师杨斌勇:

1、父母的期望值掌控好了吗?

从目前的现状来说,很多家庭对于孩子身体和学习的关注比较多,但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关注还需要加强。尤其部分家长会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各方面表现优秀,能够给自己带来面子。但如果这种期望值没能掌握好度,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父母的爱,而是以爱为名造成的过重压力。

2、孩子需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父母也需不断地学习,学会跟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打交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才更能在和父母的互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而当孩子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就不容易产生异常的行为。

3、孩子成长需要模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会去寻找一个模范。这个模范通常会是对自己重要的人,常常是父母。孩子在6岁左右,大脑会像录像机一样打开,把自己心中模范的待人处事方式印到自己脑海中。等以后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会参照模范的方式去处理。

不过,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找不到模范,也许是那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虽然在身边,但不能成为孩子的模范,那么孩子就会从其他途径去追求,也许就会出现追星、早恋等问题。而另一方面,父母如果不能成为孩子心中的那个模范,那么等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父母讲的话就不具备权威性,孩子也就不愿意听了,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4、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非常需要得到同龄群体的认同。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孩子得不到同龄群体的认同,甚至被孤立,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尽量配备心理专业师资,争取在每个班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渗透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学生成长过程所需要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尽量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

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主任吴歆教授:

引起儿童青少年自杀的原因,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去分析。第一要判断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50%的孩子自杀是因为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其次,孩子自杀有冲动的因素,这是情绪问题,但也是属于心理疾病中的一种。

在青少年死亡的事件中,由自杀引起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率。不过,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来降低青少年自杀的死亡率,家庭、学校或者社会,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孩子的心理、情绪都要有个基本的判断,及时掌握和发现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干预。

其次,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变化,注意其是否有心理疾病,或者情绪方面的变化。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就要作出恰当的沟通,尽早把孩子带到正规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其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刺激,做出更激烈的举动。

另外,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只要适合孩子就是对的;如果某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那家长或者学校,就要好好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来源  丨  南国早报记者 蒋文跃 欧其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