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内幕曝光!警方深山潜伏12个日夜,创下广西缉毒之最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5月25日,晨曦的第一缕光,穿过云贵高原南麓的层层山峦,照亮凤山县城崖面镌刻的两只红色凤凰。

在凤凰壁画西面的一座山上,一伙人的美梦刚刚被打碎。他们用近百吨制毒原材料,制成20吨易制毒物品,如果卖出,利润令人咋舌。

打碎他们美梦的,正是凤山警方——民警前后摸排一个月,潜伏深山12日,与制毒犯罪团伙进行斗智斗勇的较量

令人生疑的“油漆加工厂”

凤山,地处广西最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至今仍未开通一条高速公路,距离广西首府南宁333公里,约需6个小时的车程。

这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级贫困县,大石山区约占全县70%的面积。

老王(化名),今年40岁。今年年初,他利用20户贫困户约100万元的扶贫贷款,在凤山县三门海镇仁安村一废旧木材加工厂,办了一个养鸡场。养鸡场距离仁安村居民聚居区不到两公里,面积约20亩,鸡苗数量达1.2万只。

4月下旬,他的养鸡场来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是凤山本地人,两个外地人。

“他们想租你养鸡场附近的一块地,办个油漆加工厂,三万块钱一年,你租不租?”二十出头的凤山本地人指着身旁的中等身材男子,对老王说。

老王打量这两个外地人,其中一个身高约1.7米,平头,拿着手提式钱包。他瞟着男子左手无名指上的金戒指,开了一个六万多的价钱。 

外地人迟疑片刻,最后以6.2万元一年的租赁价格成交。

随后,一个简易雨棚“工厂”在半山腰搭建了起来,大量的原材料被运往基地,工厂生产过程中冒出了白烟及刺鼻气体。

不久,老王养鸡场的鸡开始陆续死亡,找“厂方”理论,被对方告知这是制作油漆散发的异味,死多少鸡他们都会赔。

这个不寻常的油漆加工厂,引起了周边群众的怀疑。 

这种怀疑,很快传到了凤山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负责人阿峰(化名)耳里。

逃过警方跟踪的货车

阿峰今年40岁,是刑警出身,进入凤山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已经有5年。这5年里,他个人曾两次立下公安部三等功,连年获得河池市公安局等授予的各大荣誉奖项。

早出晚归,因公外出数十日不回家,成为他进入禁毒大队后的家常便饭。

妻子对他的行踪从不过问,但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出去十多天后,不管在哪里,一定要给她一条信息,哪怕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也好。因为,这至少能证明他还在,有人在盼着他归来。

这些年,于公,阿峰问心无愧;于私,他欠妻子和家人的太多。

“我走了。”4月26日,在他和凤山警方获悉油漆加工厂的线索后,他对妻子说。出门前,他看了一眼2014年便全身瘫痪在床的老父亲,还有身旁双目失明的母亲。目光不敢停留太久,怕让歉意催出泪来。

通过秘密侦查,阿峰他们发现,这个加工厂的原材料,极有可能被制成冰毒,而原材料数量之多,是阿峰及河池警方前所未见的。

5月5日晚,与平时不断往加工厂运输材料不同,一辆货车从加工厂运输一批货物往外送,这吸引了阿峰的注意。

“跟上。”经专案组指示,警方秘密跟踪这辆货车出了凤山,并往Y省驶去。

这辆货车警惕性极强,选择夜间出行,并不断变换路线,而警方车辆不能太过靠近,货物的不确定性使得警方不能直接采取强制措施,且由于当时案件暂未被公安部列为“2017-189”目标特大制毒案,协调外省警方支持配合也并不容易,车子最后在中缅边境跟丢了!执行任务的民警拍着方向盘,自责不已。

令专案组吃惊的是,三门海镇仁安村加工厂的人也不见了!

“想不想发财?”

 “最近在哪里发财啊?”4月中旬,一个神秘电话里传来似曾熟悉的声音,陈文(化名)放下了怀中正啼哭的3岁幼儿,将孩子转交给老婆,走到房间里去接听。

陈文是凤山平乐乡人,初中辍学后,他去广东、深圳等地打工,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由于工作并不顺利,不挣钱,他选择回到了凤山发展。

家里父亲过世,只有一个姐姐,家境不好的陈文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很快,他娶了一个老婆,并有了两个孩子,大的已经读小学,小的才3岁。不久前,他还买了一辆价值18万元的轿车。

在外人看来,这个才25岁的农村年轻人能混到这一境界,是很了不起的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外表光鲜:开的宾馆是租别人房子,一年在这个小县城只盈利3万元,而车子是按揭贷款,孩子的生活费、他本人平日的应酬开销,使得家里入不敷出。
 
至今没有房子,则是好面子的陈文内心的最大痛处。

“想不想发财?”听筒里对方的诱惑,似乎让陈文看到了希望。他对这些在广东等地打工认识的朋友的意图,心领神会。至少,这不是什么好事。

为了房子、家人以及面子,陈文决定试一试,“如果事成了,就金盆洗手”。

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电话和带着侥幸心理的决定,将彻底打破他一家原有的平静生活。

“做与不做”的抉择

很快,来自福建的两个朋友来到了凤山,跟陈文进行了面谈。

陈文熟悉凤山的地形和人文环境,在这两位朋友的初步筛选下,他们将“加工厂”定在了交通不便、山多人少的凤山,并落户在三门海镇仁安村一废旧木材加工厂。

这个“加工厂”不做别的,正是制作易制毒物品麻黄碱、溴代苯丙酮。

麻黄碱距离冰毒只有一道工序、溴代苯丙酮距离麻黄碱也只有一道工序,加工厂不选择直接制成冰毒的原因是什么?

“冰毒判刑重。”那个左手无名指戴有金戒指的男子,回答了陈文的疑问。

男子叫阿彪(化名),来自福建长汀县,长汀县是中国制造冰毒原料麻黄碱的中心之一。令一些到长汀县考察的缉毒民警感到可怕的是,那里很多群众都知道制造麻黄碱的工序、原材料、配方等,即便是只有小学文化。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甲基苯丙胺(冰毒)五十克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而麻黄碱的量刑则轻了许多,“非法运输、携带进出境或在境内非法买卖麻黄素(麻黄碱)五十千克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阿彪深知这些法律条文,也清楚制作麻黄碱的工艺,由他带领进入凤山的“制毒技师团队”里,还有另外两名福建籍男子,其中一名还是他同村老乡,曾被西安警方列为网上追逃的制毒嫌犯,他们曾多地流窜作案。

光有技师还不够,还要有熟悉当地环境的制毒工人。于是,他们把“做与不做”的选择权交给了陈文,而陈文将其转移给了凤山县平乐乡、久文村等地的一些村民。

“我们只是做油漆。”陈文等人以此为统一口径,找到了很多凤山当地的村民,用高额回报为诱饵拉人入伙。

陈文负责采购工人的食材等,村民需要上交手机给阿彪,限制人身自由,吃住行全在厂里,并不时需要躲藏,加上制出的成品并非油漆,引发了工人的猜疑。

就此打住,分文全无;继续做工,可赢得高于平日农田劳作数十倍的金钱回报——这又是一个抉择。很多人选择了继续铤而走险。 

制毒窝点转移了

5月1日,经过秘密侦查,常出入凤山县凤城镇久文村板麻屯翻茶坡的陈文,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翻茶坡处在深山之中,是无人之地。唯一通往翻茶坡的这条泥路,是早些年为了运输林木而修建,可它已荒废多年,塌方情况严重。且这条山路很小,大货车不能通行,路的尽头便是一座高山,可以说是条绝路。因此,要想进翻茶坡,只有久文村附近的一个入口。

陈文为何会频繁出入此地?

侦查发现,由阿彪、陈文等组成的制毒团伙为了扩大规模并避开警方视线,偷偷将制毒窝点转移至了翻茶坡,翻茶坡四周都是高山,有大量制毒可用的山沟水。这些构成了陈文、阿彪等人反侦查的绝密网络。

 “人怎么又不见了?!”5月15日,阿峰汇报专案组。他侦查发现,原本在翻茶坡做工的十多个工人,突然玩起了失踪,现场只留两名人员看守,而停工时间长达两天。

 “难道是因为我们的侦查行踪暴露了?”这两天,让阿峰及侦查人员度日如年。

后来得知,这次工人的躲藏,是因为一辆森林公安的车子出入久文村,调查林木盗伐事宜,引起了陈文等人的警觉。

挑战身体极限的蹲守

没有路,能否开出一条路,上山侦查摸排?

专案组连夜谋划,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根据该意见,专案组选派钟华(化名)、小虎(化名)、刘翼(化名)等四名人员组成秘密侦查组。

在村民的带领下,他们决定从凤山罗孟屯的山脉开路。

“其实也不算开路,根本就不好弄,只能是简单除草,又不能太大动静。”钟华是河池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负责人,有多年侦查经验,他和凤山公安局网安大队的小虎分在了一组,小虎是本地人精通当地方言。刘翼则与另外一名成员为一组。

5月13日,钟华和小虎披着雨衣,全身只露出面部,骑着摩托绕过了久文村第一个放哨点,来到罗孟屯后山。

当晚,天空下起瓢泼大雨,两人的衣服很快全湿了。他们需要先穿过一片丛林,到达一个养猪场,然后将摩托车掩藏,再爬上深山,翻越两个山坡,才能抵达侦查点。

在山坡时,小虎脚底打滑,连人滚下山坡,所幸抓住树枝才没掉入泥坑之中。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爬,两人终于抵达侦查点。

深山里的冷雨夜,挑战侦查人员的毅力和耐力,他们无法入眠,更不敢入眠。

“窝点有三个棚,一个棚供工人睡觉,一个棚提取原材料,一个棚是材料反应棚。每一个棚的灯开灯灭,都反映着制毒的工序。他们连夜加工,凌晨4时多休息四个小时又继续。”钟华和小虎记录着侦查到的情况,他们和刘翼一组轮流值守,两天一班,经受着制毒人员多次集体出逃躲藏的压力与困难,即便小虎连日低烧也不敢贸然换人。

一次,由于制毒人员失踪两日,使得钟华和小虎被迫撤离侦查点,而侦查点山洪暴发,他们被困深山。最后只能等水渐小,蹚过满是猪粪水的山沟,一身臭味地回到指挥部。

正是这四名侦察人员连续12日在深山蹲守,给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第一手重要情报。

摸黑进行的收网行动

5月24日,一辆黑色奔驰车带头的车队,穿过东兰、巴马,先后驶入了凤山。

奔驰车内的男子是福建人,他们进山的目的,不是旅游观光,而是为了向阿彪等制毒团伙“提货”。当晚,他们入住县城一宾馆,等待时机。

侦查发现,该福建籍男子想提货后,进行转卖非法谋利。

“不能让成品流入他们手中。”专案组决定提前收网,120名警力并分12组,对藏匿在久文、三门海两个制毒窝点和县城的嫌疑人进行抓捕。

24日下午,一批人员先上山,抵达罗孟屯,并分批潜入侦查点,熬守至25日凌晨4时许。此时,制毒窝点的发电机停下,两名制毒人员用电筒扫了扫四周深山,便一脸倦意地往住宿棚区走去。

估摸制毒人员都处于熟睡状态,侦查点的人员分为两组,下山包抄。可由于侦查点正下方是一个悬崖,需要绕开前行,而夜间乌云密布,警力不能打电筒,只能全凭方位感下山。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其中一个小组在山中迷路。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刘翼所在的小组部分成员,只好原地返回汇合带路,以趁天亮之前完成此次抓捕任务。

25日凌晨5时许,警力全部将制毒窝点包围。一声令下,民警冲破住宿区的帐篷,将里面的人员全部抓获。与此同时,久文村口的放哨人员、县城宾馆的福建籍男子等成员,也全部抓获,无一落网。

当天,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缴获疑似麻黄碱成品3.09吨,溴代苯丙酮16.83吨,制毒原材料87吨以及奔驰车等涉案车4辆、制毒工具一批。

至此,公安部“2017-189”目标特大制毒案件告破,这也是广西警方迄今缴获的制毒原材料、麻黄碱、溴代苯丙酮最多的制毒案件。

然而,如此多的制毒原材料,是如何流向凤山的呢?

一个令人吃惊的黑账本

5月25日凌晨,在广州市,同样一场缉毒行动几乎同时展开。广东警方和广西警方联手,将一输送制毒原材料的公司人员、法定代表人等抓获。

据调查,阿彪等制毒人员,分别从广东、山东等地大批量购买制毒原材料与配剂,并在凤山县境内制毒。

阿峰和钟华介绍,广州这家公司有两个账本,一个应付部门检查,一个专门记录流入黑市的黑账本。

“一般这些原材料的销售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对原材料的销售量也有明确规定。此外,对购买原材料的人同样需要进行资格审核,但这家公司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钟华说,黑账本显示,该公司高价销售了不少原材料,众多账目无法提供相关证明,销售量之大令人吃惊。

6月12日,山东的一个制毒原材料供应窝点也被警方端掉。
  
潜伏在山上的民警在用望远镜侦查。 专案组供图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陆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