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26日,2017年东盟颅脑创伤论坛暨第七届广西颅脑创伤及神经危重症监护新进展学习班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班,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专家及医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记者了解到,随着颅脑创伤救治的新技术开展,该院重型脑创伤死亡率下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记忆减轻,治疗的舒适感有所提高。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下降
近年来,以道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为主的头部创伤在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因创伤致命的患者中,半数以上与颅脑损伤有关;在交通事故中,因颅脑创伤而死亡的人数占首位,其病死率占整个创伤病人的85%,且60%~70%死于伤后24小时以内。
“传统的治疗不作镇痛镇定治疗,患者在不清醒的时候,因难受就会挣扎,挣扎时脑压会升高,代谢增加,从而危及生命。”南宁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外科主任姚洁民介绍,2013年,广西开始引进颅内压、脑氧监测技术,同时采取镇定镇痛法治疗,这对患者早期的救治很关键。
据了解,2011年,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脑创伤病人为800多人,当时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是30%,而2016年接诊患者为1300多人,重型颅脑损伤的有500多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春雨说:“从绝对值来看,手术量增加了,但死亡率下降了。”
监护中心病床将增至80~100张
神经系统每一个组织都至关重要,它们关乎生命,关乎视力、语言、表情等功能。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过去,患者一听到开颅手术,就会产生恐惧感和抵触心理。郭春雨介绍,用最新的颅脑治疗手段,一个突发车祸的颅脑创伤患者到医院后,可以采取监测手段,从而判断是否非开颅不可。在可开可不开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法来救治。
记者了解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南宁市颅脑创伤研究所神经急危重症监护中心在广西属首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介绍,本次学习交流采取大师论坛、案例分析讨论专场、护理专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给参与者带来规范的治疗、新的理念、前沿的知识、尖端的技术,促进全区颅脑创伤事业特别是神经重症监护发展。
姚洁民介绍,广西颅脑创伤救治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距离全国重型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还有一定差距。为了给患者带来越来越专业的医疗服务,根据该科室5年后拟达到的数量规模及质量规模目标,未来将建成病床80~100张,包括亚低温救治中心、脑卒中救治单元、早期神经康复中心、迁延性昏迷治疗中心及普通神经外科病房的区域性颅脑创伤救治及研究中心,继续引领广西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新理念、新型临床救治工作。
姚洁民说:“我们将以颅脑创伤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模式为导引,打造广西颅脑创伤救治品牌团队、品牌救治平台、品牌质量及规范化治疗临床研究机构。”他表示,今后该团队将致力于颅脑创伤救治技术在广西的推广,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规范颅脑创伤临床救治,让更多患者受益。
神经外科主任姚洁民带领学术团队研究重症患者的病情。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张文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