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对食品的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7月13日,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局”)向公众开放南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检验所”),就有两百多名市民慕名前往,甚至自带肉、菜等来免费检测。
13日上午的检验所早早就热闹起来了,不少市民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市民潘女士就是从高新区罗赖村赶来的。她说,自己去年买了一把青菜,煮食后家里两人都拉肚子了,但当时因为没了样本所以无法检测。她想看看青菜中的农药是否真的能检出来,所以当天她特别带了一些青菜来检测。
那么,这些仪器是不是真的那么“神”?负责理化检测的工作人员黄昊指着一台检测仪器称,目前的检测技术已经很先进,比如通过这台叫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仪器,一次就能分别检出26~40种重金属元素及其含量,还能根据特定情况进行检测。比如一块稻田在工厂旁边,他们可以根据该厂排出的污水对大米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等。
记者注意到,除了市民带来检测的食品,检验所也准备了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一款已经发霉的面包,经过检测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市民在观看菌种实物标本和菌体染色镜放大检片时,都非常吃惊,“难怪吃了会拉肚子”。
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夏季是霉菌生长的高发期,日常食品存放中经常出现大肠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工作人员在现场详细介绍了感染以上菌种的食品性状、健康危害、病症判断及应对措施等。
感受到市民送检的热情高,检验所所长周文枭建议,如果对食材有疑惑,市民可直接拨打12331,求助属地食药监局。市民自检需要一定花费,如检测一份青菜大概要300元。而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去抽检,会同时寻找案源,更有利于查处。另外,市民送检过程中有可能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检验结果,成为商家推脱责任的借口。
来源丨南国早报 记者李俭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