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桶装饮用水比较试验结果,在22批次样品中,有9批次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其中既有桶装饮用纯净水(以下简称“纯净水”),也有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为此,广西消委会发出桶装饮用水购买提醒。
本次比较试验中,广西消委会、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广西区内流通领域的商品销售场所,随机购买了22批次样品,其中纯净水15批次,矿泉水7批次。依据现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纯净水样品中有11批次通过了全部检测项目;矿泉水样品中仅2批次通过了全部检测项目。
据介绍,在“不达标”的样品中,出现的问题涉及标签、溴酸盐、铜绿假单细胞菌、偏硅酸等指标。在标签的检测项目中,存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标注错误、桶身标识净含量与封口膜上标示净含量不一致等问题;在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在4批次样品中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水源和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具有多种致病因子,过多饮用这类细菌超标的饮用水,可能会导致腹泻等症状;而在污染物的指标检测中,有4批次样品“溴酸盐”的实测值高于国家标准要求。据称,天然矿泉水中一般都含有溴化物。各矿泉水生产企业在杀菌时,多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杀菌。在臭氧杀菌的过程中,臭氧会与水中的溴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溴酸盐。溴酸盐含量主要与水源中溴化物含量或消毒时使用臭氧的量有关。如果水源中溴化物含量高或加入的臭氧量大,可能会导致溴酸盐超标。长期饮用含溴酸盐的饮用水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这4批次样品中,标称为某企业生产的3款天然矿泉水,均被检出溴化物超标的情况。
另外,在针对产品明示微量元素指标的检测中,还发现了部分样品实测值与包装标称数值不符的情况,其中涉及偏硅酸、锌等微量元素。
购买使用桶装水应注意些啥?
应注意查看标签,要注意桶外部信息与封口一致。天然矿泉水在标签上还应标示水源地名称、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以及主要阳离子的含量范围等。当氟含量大于1.0mg/L时,还应标注“含氟”字样;如果是含气型或充气型天然矿泉水则应标注产品类型。
观察桶身外观。通常正品饮用水包装桶应由PC材质制成,桶体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外观晶莹透明,质感硬,桶体呈淡蓝色或白色,光滑而有光泽,无杂质、斑点或气泡,手敲声音清脆,磨损程度轻。劣质桶则反之。
观察水质。合格桶装饮用水无色、清澈、透明、无异味,无异臭、无杂质和沉淀,没有肉眼可见物,瓶盖无松动,倒置水桶不漏水,外观、封口、防伪标志等比较干净。
桶装饮用水开封后秋冬季要在2~4周内喝完,春、夏季最好在7~10天内喝完。若使用饮水机,注意定期清洗、消毒,并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以免滋生绿藻。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