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改版后的第二期壮乡“小厨师”活动顺利结营,回家后的“小厨师”们“不忘初心”,不少人学以致用,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制作所学菜肴,让父母们很是感动!目前,第三期、第四期壮乡“小厨师”的新版课表已出,活动更加精致紧凑。暑假已经过半,如果你的孩子对烹饪有兴趣,热爱大自然,想增强动手能力,就赶紧加入我们壮乡“小厨师”班吧。
1.学做菜:制作壮乡特色美食
五色糯米饭、蕉叶糍、炒粉虫……在广西,特色的壮族美食不胜枚举,您想过有一天您的孩子会为您亲手制作一道壮族菜肴吗?在壮乡“小厨师”班,这将变为可能。
“我学会了怎么做粉虫。”一名刚毕业的小厨师说,“将糯米粉和淀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水,像和面一样揉匀,放入锅内蒸熟,等凉了以后揪成小团,搓成中间粗两边细的粉虫。”这名小厨师感叹,没有来学习之前以为炒粉虫很难做,学习后才发现只要不怕吃苦,愿意动手做菜其实没有那么难。
2.学文化:领略古骆越文化
骆越文化是广西历史上最灿烂的篇章,在壮乡“小厨师”班,小厨师们不仅仅要学习如何做菜,还将体验古骆越人下水摸鱼的场景,小厨师们身背竹篓,在水中与鱼儿玩“捉迷藏”,既能有收获食材的喜悦又能与大自然无限亲近。获取了食材,该如何处理呢?在没有那么多现代化厨具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用鱼来制作美食呢?小厨师们将亲自石舂鱼茸,用智慧和劳动来加工食材,鱼茸做好后,大厨将闪亮登场,教小厨师们制作鱼丸。
除了学做菜肴以外,还有许多互动项目能让小厨师们“乐不思蜀”,亲手用石磨磨制玉米粉,石舂糯米,撒网捕鱼……这些活动是平时在学校体验不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壮乡“小厨师”活动将在“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骆越文化研学基地”举行,所以小厨师们不仅仅可以变身“厨神”,还能学习到古骆越文化。
3.学珍惜:劳作艰辛食材不易
小厨师带给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道菜那么简单。在壮乡“小厨师”活动中,许多食材均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获取,让孩子明白食物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和珍惜。“我们自己抓鱼,自己摘百香果,我觉得食物来之不易。”一名已经毕业的小厨师说,通过活动他深深体会到食物来之不易,需要珍惜,不能浪费。
除了感恩自然,对长辈的感恩也是不可少的。在往期的小厨师活动中,通过学习做菜,小厨师们也都深刻地体会到长辈们每天做饭的辛苦。“做饭不容易,我爸爸每天都为我们做饭,他真的很辛苦,我想跟他说声:爸爸辛苦了。”一名小厨师说。
另外,一名合格的小厨师,还需要注意卫生,每一道菜肴制作前和制作后老师都会交代他们按照“洗手六部曲”的要求认真洗手。结业的小厨师们,均有机会跟随可口可乐公司及南国早报小记者俱乐部老师一同前往山区小学,宣传“净水计划”,为山区的小伙伴普及洗手知识。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卢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