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桂林市连续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通讯诈骗的警情。据统计,从7月14日起至今,已有12人被骗,涉案64万余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犯罪分子均使用了新型境外电话改号软件,来电显示多为桂林市公安机关值班电话或以“110”结尾的联通手机号码,大多冒充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案民警”进行通讯诈骗,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1.老套骗局
接到“警官”电话多人先后被骗钱
7月15日,桂林市朱女士接到一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银行卡透支8000元,对方还对朱女士说“你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还涉嫌一起刑事案件”,要求朱女士向武汉市公安局“张斌警官”报案。
朱女士信以为真,打通了对方提供的“张斌警官”电话。“张斌警官”称有人冒用朱女士的信息,在武汉市办理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黑钱,要求朱女士配合秘密调查,立即找家旅馆住下,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并将手机保持通话状态。之后,又让朱女士到旅馆附近的银行自动柜员机上,将随身银行卡内的1.98万元存入指定的“安全账户”。朱女士回到家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即报警。
7月18日,市民秦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当天接到了自称是桂林市公安局“林警官”的电话,“林警官”说秦先生的信息被他人冒用在上海涉嫌洗钱犯罪,让他赶紧与上海的“王强警官”联系报案。秦先生联系了“王强警官”后,对方称其涉嫌犯罪,要冻结资产进行清算,可先将银行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并索要了秦先生银行卡的取款密码和手机银行验证码。随后,秦先生手机收到银行短信通知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他这才明白自己是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7月19日,桂林市民林女士接到自称是桂林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涉嫌一起拐卖儿童案件,并被北京警方在网上通缉。林女士坚称自己身份被冒用,为证明没有参与犯罪活动,便按对方要求办理了工商银行卡,并将该卡的取款密码等信息告诉了“办案人员”。随后,“办案人员”要求其将个人其他账户内资金转入该工商银行账户,以验证其个人资产。为证清白,林女士分多次将33万余元转入该账户。7月24日,林女士发现账户内资金全部被转走,这才急忙报案。
2.诈骗特点
骗子用改号软件冒充警方来电
近期,桂林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已接到了12起类似的通讯诈骗警情,12名受害人被骗走64万余元。
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教导员杨军介绍,此类骗局的作案手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犯罪分子根据事先掌握的当事人基本信息及银行账户情况,假冒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与当事人联系,谎称其涉嫌洗钱犯罪或信用卡诈骗等重大刑事案件,造成当事人恐慌,然后让其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或向“安全账户”缴纳“保证金”,从而达到骗取钱款的目的。
杨军说,虽然是老诈骗套路,但近期发生警情中,犯罪分子使用了新型境外电话改号软件,显示号码时前面会有“+”号,此次来电显示多为桂林市公安机关值班电话或以“110”结尾的联通手机号码,冒充桂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案民警”与当事人联系,这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另外,犯罪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到宾馆或无人的地方,一直保持通话状态并严禁与其他人联系,使受害人一直在诈骗分子的迷惑下,无法与他人联系以及听取建议。诈骗分子还会制作虚假公检法机关网站,根据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制造假的通缉令挂在该网站上,造成受害人恐慌,一步步掉入圈套。
目前,桂林警方已立案介入调查。由于犯罪嫌疑人很快将涉案资金转走,而且犯罪嫌疑人的通讯服务器在国外,警方调查取证难度很大。为了防止更多市民被骗,桂林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与桂林市公安局近日通过移动、电信及媒体发布了预警提示。
温馨贴士
警方的防骗提示一定要看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邓振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