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后,足球上升到“国策”高度,中国足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足球的“星星之火”也在蓬勃发展,近年来自治区体育局在全区实施足球改革工程,创建了487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师资为足球少年保驾护航,校园足球成为了一种新生力量。
▲网络图片
1. 校园足球正在加速
2015年,自治区体育局创建了“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至今已连续两年举办,区级赛事已达361场,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人数超过3000名。在区内的各个城市,多层次多形式的足球赛事活动已成常态,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联赛机制初步完成,创建了青少年足球系列赛、青少年足球精英训练营、“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足球赛等自治区级品牌赛事,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一股足球热潮。
为解决校园足球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自治区体育局先后在全区举办了8期足球教师培训班,培训足球教师近800名,还选派700多名体育教师、裁判员参加国家级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班。
与此同时,广西足球的青少年培训工作还积极“请进来”,与教育部门联合引进5名校园足球外籍教练,开启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先河。广西方面还与西班牙足协、荷兰海牙足球俱乐部合作,引进西班牙和荷兰成熟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和高水平足球教练,将共同建设广西西荷青少年足球培训学校。
2. 硬件改造持续升级
记者获悉,自治区近两年投入6000多万元,支持特色示范学校足球教学,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487所,其中171所是今年刚刚创建的,北海市海城区、柳州市城中区已经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根据体育部门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建有校园足球场1864块,其中普通高校65块,平均每10799名在校大学生有一个足球场,在大学校园内提前达到了“每万人拥有0.5~0.7块足球场地”的国家“十三五”标准。而针对中小学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经计划修缮改造校园足球场700块,优先支持足球特色学校的场地建设。
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局校合作平台,依托高等院校设立足球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各地各校发展学生足球社团,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节、足球夏(冬)令营、社区足球交流活动等,让足球真正沉淀下来,成为一种体育文化。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覃江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