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区升入高一的学生将面临新高考改革下的教学模式。9月28日,南宁市教育局邀请上海教育专家廖飞到南宁,介绍新高考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情况,提醒南宁的中学校长们,要提前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为将要到来的新高考做准备。
上海、浙江是新高考首批试点,两地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新高考模式下,学校有哪些变化?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高级培训师廖飞介绍,除了广西师生们已经比较熟悉的“走班制”教学、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外,高中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会发生变革,并且要求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据介绍,在高考成绩之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档案到高校后,高校在招生时首先会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里面装着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信息、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档案袋里的材料“过硬”,是学校需要思考的。
“同样都是报自动化专业,一样的成绩下,如果一名考生档案里写明高中已经选修了相关课程,并且有5次去企业实践的经历,另一名只有一些空话套话,你们说高校会选谁?”廖飞告诉在座校长们,他任教的上海建平中学,开设了大量与专业相关联的课程,并且学生在高中阶段有5次职业体验的机会。
记者从南宁市教育局获悉,南宁从2015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规划”项目,旨在改变过去“千校一面”的情况,打造“一校一品”,让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文化气质。此次,结合上海高考改革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南宁市教育局会要求各中小学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入手。
来源 | 南国早报南宁 记者蒋晓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