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多田地少的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曾经只能种植传统经济作物的山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黄蜀葵花迎着朝阳舒展叶片,黄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收盛开的黄蜀葵花,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这株看似普通的中药材,正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黄蜀葵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是食药两用的中药材,其种子、根、花均可入药,以黄蜀葵花为主药的黄葵胶囊在市场上需求稳定,烘干后可以泡茶。今年初,村两委班子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在考察市场时发现,本地的土壤酸碱度、气候条件与黄蜀葵花生长需求高度契合。“既然土地能‘养’出好药材,为啥不试试让它‘养’活乡亲们?”带着这个想法,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决定率先垂范、并带领部分村民试种了30余亩黄蜀葵花,并邀请收购商全程指导种植、采摘。
试种的黄蜀葵花长势良好,7月份已开始进行采摘销售,计划采摘至10月初,估计亩均收益比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高出近5倍。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试种的村民反响较好,今年没有种植的也纷纷表示明年也要种植。
“以前村民在外打零工,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还不方便照顾家庭,现在在家种黄蜀葵花后,打造了6-7月卖豆角、7-10月卖黄蜀葵花、8-10月卖红辣椒的产业接续发展模式,丰富了我们村的产业品种,填补了产业空档期”,驻村第一书记、来自中国工商银行桂林分行的易青龙,看着村民蒋大哥一边打包刚采收的黄蜀葵花,一边笑着说。
今年试种植30余亩,预计将给20余户试种植的村民合计带来15万元以上收入。村委已经谋划明年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和农资供应,并在本村委成立黄蜀葵花加工厂,企业按保底价收购,彻底解决村民“不会种、卖难愁”的问题,让‘小药材’真正撑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村支书王冬晶望着长势良好的黄蜀葵花田,眼里满是期待。
一株黄蜀葵花,扎根乡土;一片产业,点亮希望。在北山村,黄蜀葵花不仅结出了饱满的花朵,更结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铺就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