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南宁的大街小巷,外卖小哥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月薪过万的传说,更是让不少人羡慕。近日,南国早报记者化身外卖小哥去送餐,亲身体验这个群体的工作实况,发现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外卖小哥并不容易,他们工作中遇到的艰辛,旁人往往难以体会
▲南国早报记者变身外卖小哥送餐途中。
记者体验外卖送餐工作流程
外卖小哥骑骑车,兜兜风,就真能收入过万元吗?为体验他们真正的工作状况,10月26日下午2时许,记者按照事先的预约,来到“饿了么”南宁市埌东站点。此时已过了一天中的送餐高峰,戴着蓝色头盔,穿着蓝色T恤工作服的外卖小哥,陆续骑电动车回到站点休息。虽然天气凉爽,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在狭窄的站点里,基本上空旷的地方,都坐着他们疲惫的身躯。
“你先在手机安装我的APP接单软件,等一下我就带你体验工作流程。”外卖小哥农国远让记者穿上工作服戴上头盔后,教记者如何使用接单APP。农国远说,他们APP的外卖单都是后台智能派发,现在过了中午时间,单子相对少些,在体验过程中容易上手。如果是在中午时间,新手往往会手忙脚乱。
农国远刚教会记者使用APP,手机上立即派送来一单任务,内容是要把一份“花莲棒球鸡便当”,从祥宾路居民一区送到长堽村西路一巷某民宅。“整个过程你只有30分钟的配送时间,如果超时我可能被投诉。”农国远说,他在南宁已做了2年多外卖小哥,按照他的经验,这单任务属于远程单,送出的难度有点大,新手应行动更加迅速。如果送餐时间延误过久,顾客就会给予差评,这会影响当月的工资收入。
取单中差点被脚手架扣件砸中
为了不耽误时间,记者即刻借了外卖小哥的一辆电动车,前往取餐店铺。这家店铺位于祥宾路的城中村内,按照导航上的指引,记者来到几栋正在装修外墙的民宅。这些民宅的脚手架在拆除之中,施工范围几乎占据了门前狭窄的城中村路面。为了赶时间,记者没空选择另外更加安全通畅的道路,只好按照导航继续前进。
“咣啷”一声,从电动车后不远处传来的巨响,让记者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脚手架扣件重重地落在地面。“不长眼睛吗?快点过去,这里拆铁架呢。”在楼顶上,一名建筑工人俯瞰地面叫嚷着。“在城中村,这种高空坠物见惯不怪,所以你要时刻戴着安全帽。”跟在后面的农国远赶紧提醒记者。他说,送餐在路上,既要顾及速度,又要眼界开阔和注意力集中。在宽阔的十字路口,要顾及周围飞驰的车辆。在狭窄的城中村,要注意高空坠物,以及转角处突然出现的小孩。
按照预定的时间,出发不到10分钟,记者就到达取餐店铺。对商家提交的订餐进行一番检查,确定货物对板,包装整洁结实后,记者按下APP上的“确认取餐”键,立即赶往送餐地点。
城中村“迷宫”般的路网最难送
送餐地点位于长堽村西路一巷某民宅,走进这里错综复杂的道路,对新入行的外卖小哥来说,犹如进入一个迷宫。APP上的导航地图,也无法具体显示记者所处的道路,这时只能靠嘴巴问路。然而,在两处很小的岔路口位置,由于有车辆堵塞,记者一共等待约15分钟才能通行。
按照货单上的显示门牌号,记者问了几名路人,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在哪里。“这一带我已跑过好多趟,但这里的道路和民宅太多,有时我也是慢慢找。” 农国远说,现在即将超出送餐时间,你要先致电顾客,诚恳说出迟到的理由,并向对方打听具体位置。
记者打通订餐顾客的电话,按照他的提示,经过一番努力,才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找到送餐位置,但此时已超出送餐规定时间5分钟。“很抱歉,我是新手,由于这里路况不熟悉,让你久等了。”记者递交便当给客户时,诚恳地解释原因。“没关系,很谢谢你们,我这里是有点偏远了。”客户接过便当后,没有任何责备,并表示谢意,让记者心里感到了暖意。
▲记者送餐到顾客手中。
“每当送餐完毕,听到客户的一声‘谢谢’,我们心情就感觉很好。”在长堽村路口,记者遇上饿了么埌东站点“送单王”黄业远,他在9月份总共送了1650多单外卖,排名站点第一名,总收入过万元。黄业远告诉记者,他今年30岁,以前曾在其他外卖平台工作过,目前已有两年多的工作经历。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外卖小哥,除了努力工作外,脑子要灵活,记性要好。在接到一条订单或多条订单时,如果脑子能在最快时间内,规划出最短的送餐路程,每天的业务量会大大提高。
送餐途中客户来电要帮买东西
在与“送单王”的聊天过程中,记者的手机又收到一条送单任务,内容是将4杯察理王子奶茶,从祥宾路旅游大厦,送到民族大道凯宾皇冠大酒店。记者立即前往取餐店铺,由于奶茶店生意比较好,记者只好在店里等待,并致电顾客说明订单可能会迟一点才能送达。
等待七八分钟,货单出来。在前往酒店过程中,顾客来电,要求记者顺路帮忙购买一包香烟,见面后再付款。“这个情况我们经常遇到,一般能帮的我们都会帮忙购买,不多收任何费用。”农国远说,他们的工作性质属于服务业,要服务好顾客,才会赢得商机。平时在送餐过程中,外卖小哥除了被要求购买烟、矿泉水和药等商品外,有时候遇到突发事件,他们也会出手帮助。比如上个月,黄业远在送餐到一个小区时,居民楼内突发火灾,他主动将一户家庭的小孩,背到地面的安全地带。
爬高层楼梯让人口干舌燥
奶茶送完后,走出酒店门口,天空下起细雨。此时,记者手机接收到第3单派送任务,取餐地点就在酒店附近的桂林米粉店。然而,记者和黄业远从站点出来时,都未准备有雨衣。“顾客就是上帝,这点细雨没什么。” 黄业远说,这种情况,他们一般都会继续接单,如果衣服淋湿了,回到站点换上备用的干衣服,就可以继续工作了。
记者冒着细雨,来到米粉店取下订单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不远处的一个住宅小区。进入小区后,才发现客户所在的居民楼,电梯正在维修,需要走楼梯才能把订餐送达8楼。没办法,记者只好走楼梯,但刚走到5楼,记者已感觉口干舌燥,两眼冒星星。
“这种跑楼梯的情况,几乎每天都遇到,不少快递小哥,一口气跑到5楼都不气喘。”黄业远说,南宁很多老式小区都没电梯,但往往就是这些住户喜欢点外卖,外卖小哥只能不怕艰辛,做好送餐服务。
黄业远说,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份订单送到顾客的手中前,路途中会经历不少不可预测的险阻。他们不敢对当前的生存处境有什么奢求,只希望顾客在等待订单时,多一份耐心;在接到超时订单时,多一份包容。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周伟武 王世杰 蒋文跃 欧其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