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奇!“鸟中熊猫”黑鹳现身北海!全球仅剩2000只!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每年秋季在北海冠头岭上都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猛禽监测。在本次监测工作即将结束之际,11月1日,监测员向南国早报记者透露,今年候鸟迁徙季最大的收获,是在冠头岭上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读音:guàn)。这是北海继2011年后再次观测到这种珍稀的大型禽类。

黑鹳在冠头岭上盘旋

11月1日,记者从当时在场的猛禽监测员韦贵德处了解到,10月26日上午10时左右,韦贵德与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协会的监测员凌霄正在山顶观景台值班,这时,远处的天空出现一只飞禽。他们通过望远镜辨认这只围着冠头岭盘旋的黑褐色的大家伙,“我们开始以为这是只鹭,结果,用专业相机拍下放大来看,发现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虽然有多年的观鸟经历,但凌霄还是第一次拍到黑鹳,他兴奋极了。因害怕出错,他翻出鸟类图典,“我们还马上请教了广西鸟类学专家孙仁杰,最后确定这是一只久违的黑鹳。”韦贵德说,这只黑鹳当天在冠头岭上盘旋了大半天,招来了偷猎的枪声,森林公安民警立即带着警犬上山巡逻。

“我们第二天上午又看到这只黑鹳,它在低空盘旋了好一会儿才飞走,估计前一天它在附近的湿地栖息。”韦贵德说。

10月26日,观鸟爱好者在北海冠头岭上拍摄到的黑鹳。韩善杰摄

全球仅剩约2000只

经辨认,这只落单的黑鹳脖子上的羽毛呈褐色,属于亚成体。据孙仁杰介绍,黑鹳的数量稀少,全球仅剩约2000只,一般在俄罗斯和我国东北繁殖,迁徙到印度越冬,“黑鹳对栖息地的要求是要有开阔的湿地。过去,涠洲岛上具备这个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涠洲岛就有大量有关黑鹳的记录。”上一次在北海(冠头岭)观测到黑鹳还是在2011年。黑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行为、人类活动频繁及大量湿地的消失。

白肩雕亦被观测到

孙仁杰说,今年整个迁徙季期间,冠头岭上除了黑鹳外,监测员还观测到了另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肩雕。“北海这几年加大对鸟类偷猎者的打击力度,冠头岭上的枪声明显减少。这也是猛禽敢于低空盘旋的原因。过境猛禽逐年增加。”据介绍,在候鸟迁徙季,监测员每天都能看到少则几十只,多则近千只猛禽过境。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许海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