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梁学杰是柳州市柳南区“百姓宣讲团”的义务宣讲员。受聘3年多来,他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滳纳入其中,并把社区的每个角落都当作讲堂,引得社区里的老人小孩,都喜欢称他这个从未做过教师的老人做“梁老师”。
受人帮助争当宣讲员
梁学杰退休前在宁铁工作,做过工会、管过技术、负责过人事等工作,但从来没有参加过演讲,没做过教师。2014年,柳南区在各街道社区征集“百姓宣讲团”义务宣讲员,他却要去报名竞聘。
梁学杰去竞聘是有原因的。2011年一个夏日,他去谷埠街一带办事,累了,乘公交回家时接受了一位女士的让座。当那位女士下车时,他发现她是一位跛行的残疾人。他想追上去向她道谢,可女士已经远去,此后也找不到了。
“找不到为我付出的好人致谢,那就把身边的好人好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这个社会多一些温暖。”11月2日下午,梁学杰再次向记者说起这事时,仍然眼含热泪。他说2014年他获得柳南区聘为“百姓宣讲团”的义务宣讲员,凭的就是这份真情。
受聘后,梁学杰热情大增,城区规定每年要给街道、社区做6场演讲,他至少讲10场。
“今年以来,梁老师几乎每天都要给社区居民做一场演讲。再大的道理,经他一讲,大人小孩都能听懂。”宏都社区主任周海梅介绍,很多惠民政策,如居家养老、惠民工程、青少年普法教育等,都被他恰到好处地解说给居民听,效果也因此“增值”。
充当“活历史”乐解“乡愁”
“百姓宣讲团”的义务宣讲员,起初在一些社区居民心中,算不了“名人”,但梁学杰告诉记者,他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向着名人去努力:“成绩不是吹出来的,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做。有了成绩,才能获得尊重。”
梁学杰说现在社区里很多居民愿意听他的建议,还真是自己干出来的、讲出来的。他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怎样讲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家才爱听、听了才有效果?他就从征求意见、发掘社区历史开始。
俗话说一个老人就是一本“活历史”,梁学杰就把社区的历史找出来,在社区开设讲堂,向青少年、年轻的居民讲解宏都社区的历史,如原柳州市美术陶瓷厂、原柳州市丝绸厂,别说产品有多美、销路有多好,仅从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上,就多次获得柳州市的表彰。大家住在这里,应该感到自豪。
今年以来,梁学杰就把社区的历史宣讲,直接融入“乡愁”主题,让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居住的新老居民,像《乡愁》歌曲里的歌词一样:“日久他乡即故乡”、成亲人;让大家像居住在这里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李建珍一样,照顾好自家老人,也与邻里和睦相处、友爱相待。
行胜于言让居民信服
行胜于言。这是梁学杰获得社区居民信服的“法宝”。
梁学杰和老伴住在宏都社区的吉祥苑,这里原来也是柳州市区有名的“内涝重灾区”。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内涝已基本解决。但2015年之前,几乎是“雨声就是命令”。吉祥苑居民李景致介绍说,梁学杰年纪大了,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那时不管是半夜、凌晨,只要听到社区报告大雨将来的警报——锣声,住在三楼的他都会披衣起床,和大家一起查看低洼处有无车辆未移、帮助住在低处的居民搬挪物品,白天还去社区帮忙、做义工。
社区里如里谁家有困难、需要捐助、调解,梁学杰就更是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人员半开玩笑地称他是最会“和稀泥”的热心老人。
来源 | 南国今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