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联盟成立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概念层出不穷。这些兴起的科学技术属于工科还是理科?最初,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最近在教育圈出现的热词——新工科,或许能给出答案。11月12日,在广西大学君武馆,广西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联盟成立,全区34所高校加入联盟。当天,在首届广西高校新工科建设论坛上,各路专家就如何建设新工科、如何进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讨论。

新工科“新”在哪儿

今年,在教育圈最火的热词无疑是“新工科”。据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赵益真介绍,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形势下,与会专家就高校如何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了探讨,最终达成了被业内称为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新工科”也随之进入公众的视野。

▲网络配图


目前,教育界对新工科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对接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建设新的工程教育专业,以及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赵益真表示,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实用性。就广西而言,新工科的建设将以全区的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布局为基准。此前,广西“14+10”战略中提出着重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产业,都需要新技术的支撑,这也是广西高校围绕新工科未来在结构上调整的方向。

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桂林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覃业飞看来,早在新工科概念成型之前,广西的高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以该校为例,此前已开设的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就是对新工科的尝试。而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会让工科和理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甚至能看到理科专业工科化的发展趋势。而对大部分地方高校而言,新工科的建设更多的应该是对传统工科的改造升级,以此适应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庆则认为,虽然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但不能将工科分为新和旧。新工科更多的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更强调通识教育

当前,广西理工类高校有19所,加上理工科占比超过53%的高校,共占全区高校总数的1/3。同时,广西本科一级的工科专业有480余个,占专业总数的32%。赵益真表示,工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仍需优化。在未来新工科的建设中,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条件都面临挑战。

覃业飞表示,新工科建设不仅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也是挑战。覃业飞指出,新工科强调学科融合。以往学校对工科专业设置过细,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开展新工科建设,更强调通识教育,理工科和人文学科都要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必定得到拓宽。但同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将更丰富、掌握的技术也将更扎实。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出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变化,对社会的适应性也更强。

来源 | 南国早报 记者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