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冬莲 郭燕群/文 苏华/图
老城区人口稠密学位紧张、“双减”背景下出现“高端家政”“住家老师”等苗头……10月19日,在南宁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中,不少政协委员都关注了教育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搬迁教职工宿舍为学位腾出空间,建立红黑榜打击“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并开设家长学校,让老师、校长交流轮岗从“学校人”变“系统人”。
老城区学校空间不足?
建议:搬迁校内教职工宿舍扩容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和生育政策的放宽,老城区的学龄儿童快速增多,学校扩容却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老城区许多学校的教职工宿舍楼也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加上部分校内房屋因业主更替,导致居住人员结构复杂,给校园治安带来了较大压力。
▲放学时间,南宁一小学校门口拥挤不堪。
南宁市政协委员韦虎新建议,在全市旧城区范围内实施校内教职工宿舍搬迁工作,为学位腾空间,提升中小学学位供给能力。在搬迁校内教职工旧宿舍的同时,新建教师公寓,安排因学区制改革流转的教师就近住宿,将有力推进和深化学区制改革,解决流转教师后顾之忧。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建议摸清老城区中小学校校内教职工宿舍占地面积、房屋性质(私房、集体、公房、产权信息、需安置人数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然后,盘点交通便利、可实施性强、符合要求的地块,采用划拨形式供地建教师公寓。公寓由城区出资,按照学区布局,多地选址、多点分布建设。
据悉,南宁市青秀区已经在探索该做法,目前处于项目选址、可行性调研阶段。青秀区目前有19所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内有教职工宿舍。采用该办法预计可新增中小学学位1.48万个。
对该建议,南宁西乡塘区一所中小学校的校长表示,他们曾调研过校内宿舍搬迁问题,发现城区间经济能力不一,推进起来难易程度不一。如果政策得以执行,改址新建后的房子是否还有学位、按什么标准给原业主新房、业主意见不统一如何处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予以明确或解决。
兴宁区某中学校长认为,这个做法,对于中心城区提升中小学学位、深化学区制改革很有意义,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期待青秀区的试点结果。
家长过于望子成龙?
建议:设家长学校予以引导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这种心态有时会被裹挟,由此还催生了数量巨大的校外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也因此越来越重。
▲南宁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校外培训机构。
今年7月,国家出台意见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校外培训机构面临整顿。但是,一些披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老师”等外衣的违规培训行为渐渐冒头。
南宁市政协委员李东红建议,要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幼儿园、托幼机构管理,杜绝所谓“超前教育”、“思维训练”现象,纠正“跑偏”的教育理念。
此外,要通过鼓励举报、建立“红黑榜”方式,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打擦边球等投机行为。
“双减”政策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李东红建议,可统筹安排老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落实课后服务老师相关补助,将其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绩效计算的重要参考。
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但许多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持久而深入的理解。为此,李东红建议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此外,还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官方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新政将从严管理、全面规范各类校外培训机构。
教师轮岗制度怎样健全?
建议:让教师轮起来、沉下去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软件”提质方面,南宁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建议,实施县区区域内、市直属学校内教师交流轮岗制,要“轮”起来也要“沉”下去,让薄弱学校得到好的师资补充。
建议提出,加大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轮岗力度,鼓励新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交流2-3年,并参照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对选派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的优秀教师,加强政策及福利支持,吸引年轻教师与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
建议认为,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校长和老师,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在交流范围之内的老师,每6年须交流轮岗或支教一次。同时,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和“编制周转池”政策,严禁“有编不补”。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 ”,将教师的人事关系由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调配,结果报编办、人社部门备案,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而后,由学校根据需要自主聘任,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推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破解城市学区房、择校热等顽疾。
据了解,在202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推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