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每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早期识别方法戳这里→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若凡 文/图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南宁多家医院举行义诊宣传活动,提醒公众重视这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专家们表示,发病后4.5小时内就医与发病1天后就医,结局截然不同,“可能是累了”“睡一觉可能就好了”等念头最害人。

4.5小时以内是黄金救治时间窗

据中国卒中协会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卒中,也就是中风,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且每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义诊现场,医务人员为市民科普血压、血脂等指标对预防卒中的重要性。

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义诊现场,市民刘女士测量完血压后,医生告诉她,血压控制得不错,要继续保持。刘女士说,2年前确诊高血压,得知血压高了容易中风后,她就一直按照医生的指导控制血压,“中风太可怕了,一个人瘫在床上拖累一家人。”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先锋介绍,对于卒中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因此有“时间就是大脑”的说法,每耽误一分钟,就有大量脑细胞凋亡,最佳救治时机是发病后4.5小时以内,在这个时间窗里,至少有一半病人有机会获得康复,否则脑细胞迅速凋亡,就无力回天了。

就医时间决定最终结局

李先锋举了2个接诊过的病例,都是突发脑卒中,一个是2小时内到医院,1个是一天后才到医院,结局截然不同。第一位患者在吃饭时突然说话不利索了,很快就意识不清。家属马上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尽管病情较重,但是在抢救时间窗内,采取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后,病人是自己走着出院的。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义诊上,不少市民递上自己的检查报告,向专家咨询卒中风险。

另一位病人也是在吃饭时出现异常——突然手无力,筷子掉地上了。他甩甩手,觉得好点了,吃完饭后胳膊还是没力气,他觉得可能是累了,睡一觉应该就好了。结果,耽搁了一天才去医院,溶栓、取栓都没有机会了,只能采取其他的药物治疗。随着脑细胞凋亡,功能逐渐丧失,所以这名患者本来是自己走着来医院的,最后却瘫在了床上。

年轻化趋势明显,生活方式要改

自治区人民医院针对院内患者和社区居民,分别举行了义诊活动,医务人员重点科普生活方式对预防卒中的重要性。

该院脑血管病·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庞刚提醒,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饮食不当、吸烟、肥胖、少运动等。这些高危因素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该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二三十岁就中风的病人多了起来。

专家们提醒,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能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生。

相关链接: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

1、突然出现的一侧嘴角流口水、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

2、突然发生的一边(左边或右边)胳膊和腿没有力气(抬不起来、无法行走或站立、拿东西不稳)。

3、突然出现的一侧面部麻木或没有知觉。

4、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看东西不清或有重影。

5、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

6、突然的意识丧失。

这些症状出现,要赶紧拨打120。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