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近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画了未来几年广西的教育蓝图。我区将开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计划新建、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20%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1.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办园方向
《规划》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任务,到2025年,全区40%以上的县(市、区)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新建、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5000所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我区的学前教育,将坚持公益普惠办园方向,优化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布局。重点优化城市新区、新建大中型住宅小区、旧城区改造安置区、产业园区等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布局。优先支持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新建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提高当地幼儿入读公办幼儿园的比例。
2.义务教育:2025年20%的县达到优质均衡
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到2025年,20%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支持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保障路途遥远学生的寄宿需求,保障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齐必要设施设备,保障教育教学需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3.高中教育: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发展至160所
我区将实施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新建50所、改扩建180所(次)普通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发展至160所,建设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40所。
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拓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渠道,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
4.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幼儿园
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幼儿园(班)。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中职部(班)或高中部(班),鼓励特殊教育学校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培养残疾学生职业技能。支持每个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办好一所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
5.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新时代“广西工匠”
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转换,促进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引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确保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一半以上。
6.高等教育: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
《规划》提出,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继续实施广西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分层次支持建设6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
加快推进南宁教育园区和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支持在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的区域设置高校。促进高等教育布局与产业布局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衔接,支持建设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工学、农学类应用型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我区将推动应用型高校加快发展,对标广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评价指标,加快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此外,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也将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
7.招生改革:加快推进中考全区统一命题
广西将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加快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区统一命题。
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办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模式,扩大分类考试录取考生在高等职业学校录取考生中的比例。
8.综合素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规划》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实施大中小学劳动周活动,开展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将学生劳动参与情况、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未来几年,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将进一步加强。推广和普及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活动,推动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将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同时,学校要开齐开足并上好美育课,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建设2000所以上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14个市级中学生艺术团、10个高校高水平艺术团、150所自治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9.协同育人:发挥好家庭第一课堂的作用
发挥好家庭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传承良好家风。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家校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拓展网络新媒体家庭教育服务功能。完善家庭教育社会组织监管评估机制,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探索推动中小学在学生社会实践、特长培养、研学旅行等方面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