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98米巨龙现身南宁天空,风筝嘉年华在此上演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伊玮(见习)

傲然腾空的98米巨龙、惟妙惟肖的海洋生物、憨态可掬的叮当猫……11月13日至14日,南宁龟山滨江公园上空,多只不同造型的软体风筝齐齐现身,一场精彩的风筝嘉年华就此开启。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是由南宁万科公望特邀广东省4A级社会组织——广东省风筝协会共同举办的大型非遗风筝秀。此次放飞的非遗风筝,均来自广东阳江。

▲南宁上空飞舞着多只可爱的风筝。

▲“阳江龙”长达98米。

▲风筝嘉年华活动现场。

“这些‘大家伙’全都是我们一起开车运过来的,这是阳江风筝第一次在南宁放飞。”广东省风筝协会专业团队的刘先生说,每年重阳节,阳江都会举办风筝节。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种类繁多、技术精巧、形神兼备、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名录。

▲广东省风筝协会的专业团队从阳江运来的风筝。

“虽然这些风筝‘体型庞大’,但只要有足够的风力,一个人也能放飞。”刘先生称,下一站计划明年元旦去柳州放飞。

▲广东省风筝协会专业人员正在调试风筝。

▲巨型金鱼即将起飞。

广东省风筝协会专业团队的杨先生介绍,此次风筝秀的空中主角“阳江龙”是阳江风筝的代表作。它的制作工艺复杂,仅龙头就需一百多根竹条扎成骨架,而龙眼、龙舌、龙珠和龙须是可以活动的。当“阳江龙”在空中翻飞时,灵动活泼。

除了大型风筝秀,还有非遗风筝展。本次活动邀请现任阳江市风筝协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风筝传承人阮权来到现场,讲述风筝的故事,传授风筝制作技巧,让游客亲身体验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风筝继承人阮权现场传授风筝制作技巧。

阮权表示,自己出身风筝世家,从小便学习风筝制作及放飞技艺。“我第一次放风筝是在8岁的时候,13岁开始第一次自己亲手制作风筝,希望能把我们阳江风筝一直传承发扬下去。”阮权制作一只较为复杂的风筝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包括扎制骨架、裱糊蒙面、彩绘美化和调试放飞等工序。在他眼中,每一只亲手制作的风筝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

▲一些市民在风筝展现场学习制作风筝。

▲一位小朋友正在给自己的风筝上色。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领到风筝原胚参与传统风筝的制作。“我最喜欢放风筝啦,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风筝,等下要让它飞高高!”一名6岁的孩子一边给风筝上色一边说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