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超200亿元;压减“三公”经费3.07亿元用于教育领域补短板;“首创”、“零的突破”、“近年新高”……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串串数字和表述,是过去一年广西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答卷的最佳注解。
【首】
▲在全国首创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
▲建立全国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中心。
▲我区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首条智慧公路建成通车。
【突破】
▲营业收入超两千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柳州螺蛳粉寄递量突破1亿件。
▲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1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00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长15.46%等。
【实现】
▲实现16.0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就业。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532项涉企经营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22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9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6.4%,实有企业首次突破百万户。
▲无证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动态清零。
▲实现高等教育普及目标,推动5所独立学院顺利转设。
【其他】
▲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柳州市排名第一,6个设区市进入前10。
▲帮助解决42.1万辆汽车芯片缺口。
▲减税降费超200亿元。
▲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6倍、10倍。
▲90.6%的乡镇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4%。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压减“三公”经费3.07亿元,全部用于教育领域补短板。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31所,改扩建8004所。
▲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325个药品和8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56%。
▲我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获得金牌44枚,创近年新高。
▲实现社保业务全区通办、全区工伤保险政策制度“七统一”。
▲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8.26%。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