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冬莲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上世纪,革命老区马山县古零镇许多村屯的居民,也靠“吃山”过日子——上山挖药、砍柴卖钱,在石山里刨地种粮……这些行为造成了当地石漠化严重。如今,古零镇的许多村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出一种绿色生态发展新模式,让大石山成为幸福靠山。
5月17日,在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树木葱茏,树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
▲今日弄拉树木葱茏,从昔日石漠化山区变身风景区。图自马山县委宣传部
“以前这些山峰都是石头裸露,植被很少。”在弄拉石漠化治理博物馆里,广西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荣光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在石山上巴掌大的地里种粮食果腹。
后来,能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弄拉人生活越来越困难,村民们终于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于是从砍树改为种树,逐步探索出山顶育林、山腰种竹、山脚种果栽药、山坳种粮桑的模式。
▲李荣光在弄拉石漠化治理博物馆里,指着一张旧照片介绍昔日弄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冬莲摄
2008年,弄拉屯村民自愿以耕地、山林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广西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弄拉风景区为主要经营范围,每年按所得利润以四六开的比例分成(村民取六成,投资能人占四成)。由此,山上一草一木被更加爱护起来。
通过改变单纯的“吃山”模式、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弄拉屯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的3500元提升到2021年的2万多元。合作社还出资在古零镇建设“弄拉新村”,计划投资1700万元,为29户社员建设29栋高4层半的住宅楼,其中14栋已建成入住。
▲5月17日,“弄拉新村”村民在家中品茶会客。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冬莲摄
不止弄拉屯人靠山致富,古零镇羊山村的三甲屯也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
目前,小镇已开发了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以及攀岩学校、旅游民宿等一批配套设施。截至目前,攀岩小镇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国际级、4场国家级、23场区市级攀岩赛事。
攀岩体育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羊山村村民梁方玲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靠在外打工谋生,常年无法照顾孩子。如今,他在村里的飞拉达索道攀岩项目担任教练,每月有4500元收入。
他说,当初结婚买电视机只敢买最便宜的,现在收入稳定还有余钱给孩子上网课。“做教练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我决心注重教育,培养好孩子,让他以后走得更远。”梁方玲说。
“以前村民爬山是为了找羊、砍柴、采药等。”古零镇镇长黄麟惠说,现在三甲屯引进旅游公司打造“三甲飞拉达空中公园”等项目吸引游客来攀岩,“爬山”成了一项体育运动。
▲三甲屯引进飞拉达索道攀岩项目。图为项目攀岩场地之一。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刘冬莲摄
2021年,攀岩小镇旅游营业收入1050万元。村民依靠参与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销售农产品、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每户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相关报道
住新房有工作!隆安2.4万人从石漠化片区搬至县城过上好日子丨老区新貌④
编辑 李思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