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随着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高温天气会导致一些皮肤疾病盛行。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皮肤病,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专家支招。新华社发
夏季皮肤病高发
每当进入夏季,各大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便明显增多,不少患者皮肤问题反复发作,痛苦不堪。
广西民族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周星告诉记者,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日光照射强烈,细菌病毒处于旺盛的繁殖期,这时候人体大量出汗、皮肤的暴露部位增多,极易受到真菌、细菌的感染。皮肤病常见的有神经性皮炎、湿疹、汗疱疹、虫咬性皮炎等。这些皮肤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人。
周星医师说,一些人患了皮肤病,喜欢自己到药店购买药物使用。殊不知,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众多,尤其是一些激素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会加重病情。还有一些人,不管患上什么皮肤病,都喜欢用皮炎平。事实上,不同的皮肤问题有不同的病因,选择治疗的药物也不一样。
自治区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周萌介绍,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护肤和防病重点。人们想要在夏季也保持健康与美丽,就要找到导致皮肤病的诱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定要对症治疗
周星医师借助几个病例,向记者介绍了几种皮肤病的症状及疗法。
病例一:近段时间,40岁的张先生脖子上长了一块苔癣样的斑块。由于瘙痒难耐,他总是忍不住用手抓用笔挠,结果把皮挠破了。
周星医师分析,张先生所患皮肤病属于典型的神经性皮炎,与他加班熬夜、精神紧张有关。建议涂抹卤米松软膏,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止痒。
如果是顽固性的神经性皮炎,可以局部光照、液氮冷冻治疗进一步改善症状。
病例二:22岁的小乐手掌心、手指指端和两侧则反复长米粒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因为异常瘙痒,他经常挠抓,还忍不住挤破水泡。但是却无济于事,小水泡破了还会再长,还越长越多。
周星医师说,小乐患上了常见的汗疱疹。此症夏季很多人都会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汗疱疹需要注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比如避免用手抓、用肥皂洗、用热水烫等。
可以用糠酸莫米松和尿素软膏,按照1:1的比例在手掌心混合好,然后涂在长小水泡的地方,每天使用两到三次,一般几天就能好转了。
病例三:近一两个月来,3岁的小凯腿上、胳膊上经常出现红色的疙瘩,好多地方的皮肤抓破了结痂,留下黑色印痕,经常瘙痒。
周星医师认为,小凯患上的是虫咬性皮炎。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膏,可以用复方樟脑乳膏涂抹患处,以减轻蚊虫叮咬引起的肿胀、瘙痒。
该药大人和两岁以上的儿童都可以使用,被蚊虫咬了就涂一涂。
▲周星医师在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夏季护肤小贴士
1. 重视防晒:夏季紫外线强,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晒伤、晒黑以及皮肤松弛等光老化表现,正确防晒有利于皮肤健康。应避免正午时间的户外活动,出门撑伞、戴帽子、戴墨镜、穿长袖长裤、涂抹防晒霜。
2. 正确控油: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油腻,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出现病变,特别是油性皮肤,应使用控油型洁面乳。
3. 注意保湿:出汗多、皮肤油腻并不代表皮肤不缺水,夏季人们常在空调房中或长时间吹电风扇,使得皮肤水分下降,此时就应该注意保湿。可多饮水,洁面、洁肤后使用质地稀薄的保湿水、保湿露。
4. 预防微生物感染:夏季温度高,微生物繁殖快,一些定植于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在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下大量繁殖,而引起局部的病变。应注意个人卫生,注意腋下、腹股沟等皮脂腺、汗腺分泌旺盛部位的清洁,保持干爽。
5. 正确用药:不同的皮肤问题,有不同的病因,选择治疗的药物也不同,一旦患上皮肤病,要及早就医,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