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作家依其个性、文风或代表作,都会留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比如鲁迅冷峻,徐志摩浪漫,卡夫卡怪诞,可实际上,仅凭你熟悉的文笔,还不足以彻底勾勒作家其人。今日的晚安夜读,为作家的“反差萌”而来。
网上流传的关于鲁迅的名言语录,确须细细分辨。他说过,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他也确实说过——
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出自《致台静农》
汪曾祺是尽爱说一些大实话的“生活家”——
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出自《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老舍笔下,烟火凡尘,擅长“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可是,这位“语言大师”也曾如此抱怨——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出自《读书》)
与你印象里的“逃学”不一样,三毛逃学,恰恰是为了好好读书——
我一再地想,一再地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这儿到底是在忍耐什么?这么想着想着,人已走到校门口,我看一下校门,心里叹着:“这个地方,不是我的,走吧!”(出自《逃学为读书》 )
简·奥斯汀,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小说,在英国的地位,比肩莎士比亚,可她却谦卑地说——
“我觉得,我可以坦诚地说……世上敢于当女作家的人中间,我是最没有学问、最无知识的一个。”“我要描写的不过是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
你没看错,就算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有相当不自信的一面——
我丑陋,笨拙,不爱清洁,没有上流社会的教养。
我容易动怒,使人感到乏味,不虚心,褊狭,像孩子一样怕羞。
我几乎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我的知识是我勉勉强强自学得来的,是抽空学,没有系统,没有条理,而且也很少。
我同一切意志薄弱的人一样,不能自制,又优柔寡断,没有常性,好虚荣到了愚蠢的程度,脾气急躁。
我不勇敢。在生活上如此随便,慵懒,以至闲散对于我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克服的习惯。
这位“莎翁译匠”、旁人看来“不善言辞的才子”朱生豪,却一股脑儿地把密密麻麻的情话,倾倒给了爱人,连同一些可爱的抱怨——
星期日玩了一天之后,
星期一当然不会有甚么心向工作,
星期二星期三是一星期中最苦闷的两天;
星期四比较安定一些,工作成绩也要好些;
星期五放了工,再也安身不住;
星期六,夜里总得两点钟才睡去……
这样过去之后,
到星期一灵魂就像是一片白雾。
冰心的小诗,不全如朝露清新隽永,还有一些,读得人汗颜——
“什么时候来赏雪呢?”
“来日罢,”
“来日”过去了。
“什么时候来游湖呢?”
“来年罢,”
“来年”过去了。
“什么时候来工作呢!
来生么?”
我微笑而又惊悚了!
(出自《繁星·春水》)
这种“反差”,就是一种打破,打破你原有认知滤镜,丰富、加深了你对一人的理解。打破的瞬间,接踵而至的便是出乎意料或惊喜了。
这些作家们的反差萌真的很可爱,你还知道哪些具有反差萌的作家?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