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培养科学兴趣的“花匠”,给孩子们埋下“飞天”的种子 | 追月亮的人④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莹遐/文 苏华/图

南国早报客户端中秋节特别策划“追月亮的人”

广西19岁少年热衷“追月”,他镜头里的月亮美得让人心醉 | 追月亮的人①

一家五代人打饼,“月亮”在他手中传承 | 追月亮的人②

“追月”25年,他将爱好变成职业 | 追月亮的人③

培养科学兴趣的“花匠”,给孩子们埋下“飞天”的种子 | 追月亮的人④

“画饼”“小马仔”……这些广西人的中秋习俗不一般丨追月亮的人⑤

山歌牵出月亮来,广西这些音乐人以歌传情丨追月亮的人⑥

踏着月光迎朝阳,每年中秋她用一把扫帚还城市一片净土 | 追月亮的人⑦

=====================================================================================================

他是连接科学和观众的纽带,从小在心中种下的探月种子,虽未使他变成直接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但却让他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了 更多人对科学感兴趣的“花匠”;他通过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科普,把月球的奥秘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他就是南宁市科技馆的科普讲解员——陈泳宏。

 .

从小埋下向往月亮的种子

1989年出生的陈泳宏,大学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如今在南宁市科技馆担任科学传播部部长一职,主要负责馆内各展厅的科普讲解工作,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南宁市科技馆科普讲解员陈泳宏。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小时候看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后,陈泳宏就对月亮产生了兴趣。2007年他读高中时,中国探月计划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让他感到很自豪:“祖国的探月工程又前进一大步,希望自己能往月球靠一靠。”这些原因都促使陈泳宏在大学选择了工科类的软件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虽然和探月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帮助陈泳宏成为一个不一样的科普讲解员。对于体验类展品,他更容易上手操作,也更知晓其中的原理,“比如月球着陆模拟这个展品,通过仿真的登月舱环境,使用分离、着陆等按钮操纵飞船。我会指导体验者如何操作,讲解每一步操作包含的技术原理”。

体验式科普寓教于乐

怎么把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呢?在陈泳宏看来,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在讲解月相知识的时候,科普讲解员会先给孩子们传授理论知识,让他们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等环节加深理解,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太阳、地球和月球,通过他们的站位变化来表示月相变化。陈泳宏说,这样的方式更直观易懂,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陈泳宏在仿真“玉兔号”月球车设备旁,指导体验者操纵它在月球沙盘上行走。

体验式科普也是向观众讲解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今年中秋节,南宁市科技馆将举办“兔子赏月”陶艺活动。科普讲解员先讲授拉胚成型的原理,孩子们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制作。

陈泳宏认为,知行合一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养,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既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提高动手能力。

愿当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花匠”

时代在发展,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80后和90后,最早都是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里,对月亮有了最初的认识”,陈泳宏介绍,现在的青少年儿童获取资料的渠道更加丰富,如影视剧作品、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科幻小说等。

▲体验者坐在月球重力体验座椅,感受在月球上的失重感。

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提供了更沉浸的互动式体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南宁市科技馆里就有一套仿真“玉兔号”月球车设备,体验者可以操纵它在月球沙盘上行走,月面探测的情况能够实时传输回设备前的屏幕。还有月球重力体验,通过特定设备让体验者从高处落下时,感受到在月球上的失重感。这些先进设备让体验者仿佛置身太空中,能更真切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科普讲解员是科学和观众的重要中介,陈泳宏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让更多人产生对科学的兴趣,“科普讲解员就像一名花匠,若能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滋养,种子会开花结果,像他一样‘追月亮的人’,便会越来越多”。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