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2022桂林艺术节主题论坛——“艺术与城市”国际艺术高峰对话在桂林举行,本届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在现场畅聊对桂林艺术节的展望。其中,知名导演王潮歌在现场回忆了20年前《印象·刘三姐》的诞生记,对广西桂林这片艺术热土充满期望。
▲“艺术与城市”国际艺术高峰对话现场。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唐晓燕摄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晓江主持当日的高峰对话。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导演王潮歌、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三拓旗剧团创建人赵淼以及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白川鸿在现场进行了高峰对话。
在这些业内大咖看来,艺术节不是装饰,而是人们的精神粮食。桂林不仅有甲天下的山水,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们对举办桂林艺术节充满期待。
在现场,导演王潮歌回忆她和桂林结缘,诞生了《印象·刘三姐》。“20年前,接到桂林邀约,我去做一台晚会,就在象鼻山前的那片水域。我说我来挑地点,桂林人说行;我说挑象鼻山前面,桂林人说行;我说水边要搭一个木栈道,桂林人说行……于是就有了一台《印象·刘三姐》前身的演出。做完演出,张艺谋飞过来跟我说,咱们合作继续演下去。我们挪到阳朔,打造了《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演到今天将近20年了。”
王潮歌说,这台演出用了5个自然村的村民、渔民,他们没有演出经验,却成就了在中国非常著名的实景演出。
王潮歌表示,她很惊诧《印象·刘三姐》能有这样的成就。在她看来,艺术是有土壤的,艺术是人精神需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桂林是一片沃土,它可以生长这样的梦想,“听说要做桂林艺术节的时候,我觉得桂林人说行,那未来一定行。我希望桂林艺术节不仅仅是桂林的、广西的,更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