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药难求”,抢购、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如此成熟的药品,为什么会面临缺货?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给出了各自解释。
医疗平台采购员:
药品销售不是“拎箱现金去药厂堵人”能解决的事情
某医药企业采购员林黎向记者感慨,最近的退烧药、抗原试剂采购太难了。为何缺货?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公司给林黎的答复是生产企业产能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各环节预案不足,工人陆续新冠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厂。”林黎进一步补充道。
另一家有线上零售渠道业务的采购员王文杰也告诉记者,布洛芬等明星药品几乎采购不到,各家在渠道上有一些替代药,比如一些有解热镇痛功效的处方药,会不间断地放出一些货,但量不大。
“首先,政府部门会有采购或管控,这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量,其次四类药(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的厂家很多,但厂家本身产能有限,在政策放开之前,它可能一年的产量也就一两百万,现在大家都在囤药,让工厂短时间把产能提升到之前一年的量这很难做到。”在王文杰看来,各种因素层层交错,导致了缺货。“你能想象吗?有时候你好不容易找到货了,但物流停了。”
制药厂:最近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
“最近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需求量,而一年的量要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先声药业总经理陈为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药厂扩产顾虑,“我们知道市场缺货,但其实并不清楚到底缺多少,从供应链向上游传递,每一层都可能放大实际需求量。”
据了解,企业对药物产品扩产有时并不能自主决定,需向监管机构申报,业内人士称其为“变更控制”,但这一“变更”到底是由企业自己决定,还是需要向监管机构申报,需要一套质量管理系统来判断。目前,部分药企将“变更控制”限制在自主决定的范围,比如增加排班、升级设备。
提及扩大产能,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产厂商润都股份(002923)方面人士也向记者打了个比方,“药物的生产流程较为严格,和食品加工不同,要达到做药的环境标准才可以做,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买回锅碗瓢盆就可以直接做了。”
有原料药厂商订单排到1月
制药厂的上游,是原料药企业,目前原料药是否充足是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悉,解热镇痛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钠等品种,其中布洛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使用广泛,且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据新华制药官网,12月15日,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表示,集中全力支持新华制药头拱地,往前冲,扩大产能保市场供应,确保12月底前实现布洛芬等重点药品产能翻番。
12月6日,亨迪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布洛芬原料药的产能为3500吨/年。今年年初,亨迪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待年产“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能8500吨。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原料生产商丰原药业证代向记者透露,“区域性地存在短货现象,一下子把库存掏空了,安排生产、增加产量要有一个过程。(排订单)也需要根据销售情况而定,(短货)可能也就这一周、两周的情况。”
多家药企选择增产:
药物生产完检验过程需5至7天
虽面临风险,但在当下,多个药企选择增加产能,除上述新华制药、先声药业等企业外,强生方面也表示推进优化生产设施等计划。
同日,东北制药生产的2元一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火上微博热搜。东北制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已加班加点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治疗发烧感冒的药,并在药店平价销售。
恒瑞医药此前也曾表示,“对于公众当前对这类药品的需求增长,我们十分理解,也会全力满足。目前公司正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扩大产能,多措并举扩产保供稳价。”
药企纷纷增大产能,为何市场上药物仍然紧缺?
陈为功向记者介绍,药物生产完成后,需要经过公司内部的检验和测试,达到技术要求后才能销售,大多数口服类药物的检验过程需要5至7天。此时,这批药物处于“控制状态”,公司会先将每日的产量,报给当地药监局、工信厅以及公司内部销售系统。
对于此次药物短缺的原因,陈为功认为,主要是因为形成了“挤兑效应”,整个供应链没有反应过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秋冬季本就是感冒退烧药的销售旺季。
药物紧缺何时能缓解?
个人囤积售药是否违法?
陈为功认为,缺货是临时性的。“中国是制药大国,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原料药的产能非常充足,具备全球供应能力。企业一旦适应疫情新常态,产能开足,供应会很快赶上。”
新华制药证代表示,新华制药的产品从12月15日开始就已成倍地产出,生产之后药物需经过检验程序,质量口出具检验报告后,才能往外发货。“公司正在调整生产线,加大生产量。前期公司产量不是那么大,但现在已经都调整好了,陆陆续续都在出(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事药品批发活动,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多地已开始发放药品
据媒体报道,12月17日,江苏苏州姑苏区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了“发热诊疗站”,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设有1035个发热诊疗站,发热诊疗站将随着发热患者人数增加梯次增加。
此外,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江苏常州以及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汉、福建福州等地近期陆续发放“健康包”,帮助群众抗击疫情。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谈及新冠肺炎治疗药品生产保障方面的工作时表示,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工信部正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
12月18日,林黎向记者反馈,其已采购到少量美林。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