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杭州市举行第五十九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会上,杭州市卫健委、杭州市经信局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杭州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专家介绍有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杭州疫情正处于逐步上升态势
当前杭州疫情处于逐步上升态势,每日新增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和上传“杭抗原”的阳性率逐步上升,持续增加。
在感染高峰到来之前,杭州全市上下正在抢抓窗口期,不断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救治体系,全速、全力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和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市民就医安全有序。
杭州市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舍弃小家、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最大程度的保护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抗原试剂为何难买?
将实施统购统销
目前确实存在市民不太容易买到抗原试剂的现象。截止到12月20日下午6点,杭州市已累计调拨抗原检测试剂性1500万人份,主要供给到了零售药店,中小学校医疗服务机构和养老院等重点民生保障单位,其中60%以上供给到了零售药店。
最近全国范围内抗原检测试剂普遍紧张,国家有关部委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对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调拨。由于企业员工最近感染新冠肺炎流失比较严重。
杭州两家主要抗原企业,目前现有保供产能严重不足,加上抗原检测试剂的进货验收相对严格,流通环节配送收到疫情影响效率下降,使得原来原来保供的计划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和困难,杭州已经采取了多重措施保障生产企业产能和市场供应。
杭州储备了一批健康之家
居民可自愿申请隔离收治
问:阳性,但没有居家隔离条件,该怎么办?去哪里申请?
答:考虑到部分群众,因为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不想影响家人等各种原因,会申请集中隔离。为此,市和区县防控部门储备、建设了一批健康之家。目前,全市已经储备、建设了75个点,共16030间隔离用房,各个区县市都有。
发现自己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可向所在设区、村进行申请,由所地防控办进行综合研判评估后,由所在乡镇街道和社区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接到通知后,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自行前往健康之家进行隔离。
健康之家住宿费不高于正常经营的市场价,餐费是不高于每人每天100元标准执行的。
核酸小屋改诊疗站会大范围推广吗?
现有发热门诊接诊能力尚有余量
问:这段时间,杭州一些城区推出的移动诊疗车和临时核酸点改建发热诊室,这个改变是否给医院的发热门诊带来一些压力缓解?这个举措会全范围推广吗?
答: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的整间使用率为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发热门诊的整间使用率为68%,现有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尚有余量。
杭州市每日动态监测发热门诊的接诊情况和拥堵情况,可以根据疫情形势随时调整发热门诊的开诊数量。同时,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一轮的扩容建设。12月底以前,全市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将提升5倍以上。
此外,杭州还要求遍布全市的17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以及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接诊发热患者。因此,从杭州市发热门诊的设置数量和布局来看,可以满足市民就近就医看诊的需要。
已推出多项举措提高就医可及性
一些区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提高发热患者就医的可及性、便捷性。如萧山区率先将市民熟悉的核酸采样小屋升级为健康诊疗站,西湖区也开出了发热门诊移动诊疗车,走进社区,开进小区,方便群众就诊开药,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杭州市还动态监测每日发热门诊接诊情况和拥堵情况,简化发热患者的接诊流程,及时调整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力量。同时,还在健康码等发热门诊查询模块中,导入了在杭省级医院的信息,除了可以查看忙闲情况以外,还新增加了叫号可查功能,更加方便市民的选择。
持续优化分级分类诊疗流程
杭州持续优化新冠肺炎分级分类诊疗流程。一方面建立阳性病人的分级处置机制,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居家隔离,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目前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型风险因素的患者,根据病情收治到相应的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完善重症救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收治。同时,为实现防重症保健康的目标,杭州还进一步健全专家会诊制度,规范专家会诊流程,每天组织专家对全市收治的疑难病例进行逐一的会诊,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减少重症病例。
有市民产生了“幻阳”
如何做好心理准备?
问:当下新冠疫情特殊原因,有的市民产生了幻阳,如何做好心理准备?
答:持续的疫情会带来心理冲击,幻阳现象也是疫情期间的恐慌和焦虑情绪的体现。三年以来,杭州也非常重视心理工作。事实上,在非常态下出现焦虑情绪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过分焦虑也会影响到身心健康。
一、提升自身免疫力和应对能力。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二、学会接纳情绪、平衡心态,及时向亲人朋友倾诉内心感受,并学会一两种情绪放松方法。
三、寻求帮助。如果自我无法缓解,比如拨打杭州市的心理援助热线85029595、96525。
编辑 农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