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周如雨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然而,受传统观念、用人导向、产教融合度等因素影响,社会上仍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矮人半截”“没出路”。在自治区两会期间,“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产教融合”等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大家纷纷就如何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建言献策。
▲南宁市一工厂内,员工在组装电子设备。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摄
现状
职业教育颇为吃香
社会认同度却不高
1月14日晚,在北京某公司的一场年会上,24岁的梧州姑娘黄丽娟凭借精彩的舞蹈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两年前,她从一家职业学院毕业后,与北京某文化公司签约,如今已成为一家艺术团团长,每个月工资上万元。
“我一路从中职读到本科,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我的经历印证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黄丽娟说。
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信息化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技工人才越来越吃香,养老服务、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制造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稀缺人才。但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不少家长、学生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职业教育。
“现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仍然不高,不少人觉得职业教育‘矮人半截’。”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关勇军委员说,许多家长还是有必须让孩子读高中、考大学的执念,尽管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但不少人还是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
短板
大而不强融合度低
高级技工人才紧缺
目前,广西有259所中等职业院校(含37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近86万人,已成为东部地区高技能人才长期合作省份,但中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大而不强、融合度较低,还存在不少短板。
钦州市政协副主席林雪梅等5名委员在《关于整合沿海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提案》中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迅猛,特别是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石化、新能源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级技术人才紧缺,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问题。
南宁市政协副主席潘永钟委员则表示,目前职业教育存在适配性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协同育人动力不足、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南宁一职业技术学校内,学生对跨境电商报关技能进行实训。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摄
对策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校企紧密合作
针对广西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发展,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关勇军委员认为,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等现象说明,只有让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加速补齐短板,做强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
他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各地产业布局,聚焦机械、汽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结合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全面东融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对接重点产业、紧缺工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组建面向广西不同区域行业“科、教、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现代职教城。
来宾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副校长张言代表建议,可以从政策角度发力,打通中职升本通道,进一步提高中职升本比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