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徐庆成
因城施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开工2800条以上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全年建设不少于100个“口袋公园”……3月2日,在南宁召开的2023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传出诸多惠民利好消息。
▲会议现场。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徐庆成摄
住房保障
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一直以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备受关注。今年,广西在这方面将有什么举措?当天的会议透露,今年我区将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保障性住房的适配性,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
据介绍,今年广西将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探索在南宁、柳州等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缓解无房家庭购房支付压力。
广西将重点做好对城镇住房、收入“双困”家庭的保障,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依申请应保尽保。针对个别地方公租房轮候人数较多的现象,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对全区3万套公租房实施智能化、适老化改造,鼓励各地建立红色党群物业服务中心,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棚户区方面,今年开工改造2230套。同时,全年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新开工建设5800套住房,鼓励各地和有条件的单位通过新建、购买、配建、租赁等方式建设人才公寓。
2023年,广西聚焦产业园区、教育、医疗等企事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大中专毕业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群体的住房需求,在14个设区市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以上。
地产楼市
因城施策,支持住房改善消费
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关系千家万户。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区将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防范化解风险,提升住房品质。
结合实际情况,2023年广西将因城施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好“金融16条”政策,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多措并举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研究出台工作方案,指导全区各地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箱,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继续实施住房公积金差别化贷款政策,重点支持新市民、青年人租房提取公积金解决住房问题和购买首套房自住住房需求。
今年,全区继续紧盯“三保”目标,细化保交楼项目建设交付计划,督促指导各地制定“一楼一策”方案,用足用好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完成楼房交付,让购房者吃下“定心丸”。
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汇通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城市更新
改造提升2800条以上背街小巷
记者了解到,2023年我区将在14个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出小区在养老、托育、停车、充电、活动场地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更新改造。
今年,全区新开工个1807个城镇老旧小区,打造不少于20个精品老旧小区。优先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居住比例比较高的既有住宅实施加装电梯。力争开工2800条以上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打造“路平水畅、墙美线齐、灯明街净、城绿巷通、文明有序”的城市背街小巷。
同时,2023年广西还将更新改造各类地下管道1500公里,完成150个易涝点整治。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加大城市绿地和绿道建设力度,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加快建设“口袋公园”,全年建设不少于100个“口袋公园”。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