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 见习记者李慧子
近日,杭州有旅行社“兼职年薪20万”招导游的新闻引发了关注。3月6日—7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旅游市场了解到,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导游逐渐成为“香饽饽”。桂林有旅行社招聘,一周内吸引了60余名应聘者前去面试;有景点甚至直接与导游协会办班培训,解决“刚需”问题。业内人士称,疫情过后,出游需求已经多样化,导游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多提升自己的“导游+”技能,才能在大变革的洪流中不被淘汰。
旅游复苏催生导游热
“我不卖烧烤了,旅游复苏,做旅游去了!”3月5日晚,南宁市民郭女士像往常一样电话订购楼下的烧烤,可老板段先生干回了老本行。
段先生透露,现在从广西出发到北京、云南、海南等地是热门团,他一周能接几十个团,忙得不可开交。“遇到增加的临时团,还会有缺导游的情况”,目前,导游市场很紧俏,不少旅行社天天招聘“抢”人。
有着10年导游经历的王女士说,现在到桂林的旅行团数量增长率在200%以上,她所在的旅行社,一周内有60余名应聘者前来面试。“我们旅行社非常缺导游,每天都在招人,老板为了留住有导游证、有经验的导游,面试过程中都给出了满满的诚意。”
▲1月底,桂林阳朔西街人山人海。王女士供图
在桂林多年从事旅游行业的欧女士告诉记者,目前桂林导游的需求增多,此前转行的导游也开始回流。“二、三线的导游也有团接了,一线的导游还是像以前一样,接完一个团后,休息一天再接一个。工资方面还是多劳多得,接的团多了,工资自然就提高了。”
记者走访南宁中国旅行社、携程旅游、广西平安国际旅行社等多家旅行社了解到,当下跟团的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还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传统的旅行团,基本能找到导游,但导游补贴比以往有所改善,一些团费稍低的观光团,以往没有补助,现在的补助也能有200元/天。
高技能、专业导游仍缺乏
南宁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会长黄志康介绍,疫情前,南宁市持证在岗、活跃在一线的导游七八百人,现在不到200人,高端定制游、研学导师方面出现人才断层,严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正是中小学春季出游的高峰期,南宁周边颇具人气的景区,已经提前向协会求助。
▲导游进行研学讲解。黄志康供图
他透露,疫情三年,不少导游无团可带,没有抗住经济压力,已转战其他行业,不会再回“导游圈”;一部分的出境领队,目前仍在观望,是否回归视旅游市场的恢复情况而定;还有一部分优秀导游,厌倦了旅行社的产品模式,以及导游带团需先交押金的操作方式,他们正站在十字路口,是否回归,取决于旅行社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导游分会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解决人才断层的问题。为此,从今年2月起,协会就开始办培训班,把有意向的年轻人聚拢起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
▲导游协会组织岗前培训。黄志康供图
面对变化需提升“导游+”技能
疫情过后,出游需求已经多样化,导游又该如何自我提升?
从业8年的出境领队冯先生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开始,前往泰国、越南、柬埔寨的出境游客渐渐多起来,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有17名出境领队,但还是缺优秀人才。他感叹:“一晃3年,很多模式和情况都变了,重回领队岗位,应变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不可或缺。”
黄志康表示,出行新需求下,导游也不能停留在只会讲解上,应逐渐向综合化、复杂化和多样化转变。导游可以是拥有多重身份的出游“管家”,比如成为高级旅游咨询师,为客户制定旅游线路、美食规划、安全保障方案以及游客维权建议等,另外还可以成为品牌政务导游员,参与接待活动、会展考察活动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角色,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导游+”技能,方可在大变革的洪流中立足。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