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赖武慧
近段时间,随着人工智能ChatGPT的发布,很多人都喜欢咨询ChatGPT找答案,还有人找它来看病。近日,28岁的南宁市民秦亮(化名)因眼睛不适咨询ChatGPT,自行用药,然而导致双眼角膜已经出现严重损害。对此,医生提醒,目前ChatGPT并不能完全取代医生,如果有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男子找人工智能看病,结果眼疾加重
近日,28岁的南宁市民秦亮(化名)因为眼睛发痒、疼痛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求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因为乱用药导致了药物性角膜炎,双眼角膜已经出现严重损伤,直接影响了视力,所幸来得及时,没有引起不可逆的损伤。
原来,半个多月前秦亮出现眼睛发痒、发红等不适症状,认为眼睛发炎是小毛病。作为网络技术达人,他直接找了当下大火的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进行咨询,ChatGPT结合他的描述给出了用药建议。秦亮根据ChatGPT的提示,认为自己的情况可能属于细菌引起的发炎,便直接去药店买氧氟沙星滴眼液。刚开始,他感觉滴完眼药水后眼睛没那么不舒服了,便一直自行用药。结果大半个月过去了,他的眼睛出现了干痛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他持续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引起了药物性角膜炎。
▲市民向ChatGPT提问截图。
健康无小事,人工智尚不能代替医生
广西眼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唐芬博士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眼部发炎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过敏、干眼症等。医生首先会给患者做裂隙灯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用药,部分严重的病例可能因延误诊治而引起不可逆的损伤。ChatGPT推荐的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青光眼等药物相关并发症,例如,含有激素类的滴眼液不可以自行使用。
广西眼部与相关全身疾病人工智能筛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帆提醒,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处理和整合总结,有望在医学诊疗中带来诸多益处。但是由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它虽然有系统的医疗知识,但却无法应对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仅可以给出“通用性知识”而非针对个体的“个性化知识”。此外,非医学专业人士也无法很好地向chatGPT进行准确提问,并可能选择性汲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知识,导致不正确的医疗行为。
医生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未来将有更多的人选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医疗咨询。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仍无法替代医生工作,市民若出现身体不适,仍需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