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乒宾
“我摆摊售卖的这些衣服,顾客都说是二手的!”3月31日,贵港的李先生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反映,他家里堆着从网上购进的800件服装,没想到是旧衣翻新的。他想通过诉讼维权,但批发商的身份证住址在云南,异地维权难度不小。
小摊贩:“顾客们都说是二手货”
李先生家在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沙子屯。每逢圩日,他就在附近的集市摆地摊卖服装。2022年9月,李先生在网上刷到一则批发服装的广告。对方自称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有厂家尾货服装低价批发,如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换,儿童毛衣5.5元一件,成人棉服19元一件。
▲李先生销售从网上购进的服装被顾客说是二手货。受访者供图
同年10月15日,李先生一次购进600件儿童毛衣和200件成人棉服,支付了全部货款及600元的物流费用。在批发商发货前,他通过微信问棉服是不是二手的,对方回答:“都是新的。”收到货后,因为这些服装都有独立包装,李先生没有逐一拆开检查。
▲一些服装领口的商标发黄,疑为汗渍。受访者供图
2022年11月6日,李先生带着这些服装到大岭乡圩集摆摊,很多顾客翻看后都说是二手货,因为有的领口及商标发黄,有的包装袋里有水雾,有的棉服填充物结成一坨坨,还有的衣服里衬布都绽开了。于是他赶紧拆开第二个大包裹查看,发现都是这样的货。
李先生拍了一些服装的图片和视频发给批发商,质问是不是二手货,但对方微信不回、电话不接。
批发商:“部分是旧衣翻新的”
3月31日,记者采访了涉事批发商。该批发商称,他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有实体店,这些服装是厂家处理库存的,棉服才19元一件,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在所难免。这一点在交易前,他已跟李先生明示。
记者表示,“厂家处理库存”不同于“旧衣翻新”,并追问这些服装到底是全新的还是旧的。对此,批发商承认,“部分是旧衣翻新的,你让李先生联系我,我给他处理”。
▲发货前,该批发商声称棉服是全新的。受访者供图
3月31日下午,李先生通过电话与批发商协商。批发商称,成人棉服是旧衣翻新的,可退货;儿童毛衣是全新的,不能退。但李先生认为,儿童毛衣的领标有发黄痕迹,明显也是旧衣翻新的,要求全部退货。
难协商:异地维权难度不小
因与批发商协商不下,李先生表示将继续通过诉讼渠道维权。在交易前,批发商给李先生发来的身份证图片显示,他叫吴某,22岁,住址在云南省曲靖市板桥镇。
4月3日,记者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联系。据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该公司开发的项目之一。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经在系统查询,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并没有吴某这名经营者。之后,他们还通过电话与吴某联系,吴某承认他并不是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做经营。
据了解,今年1月,李先生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吴某起诉至他住址所在地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法院,平台提示“罗平县人民法院板桥法庭为您调解”。2月,他将相关诉讼材料通过快递发给法院,其中包括和批发商的聊天记录、购买的服装样品,还有一张内存卡,里面有原始的图片证据,但目前还没有回音。
▲李先生将批发商诉至法院,等待法庭组织调解。受访者供图
3月31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罗平县人民法院板桥法庭电话,欲了解立案进展,但无人接听。4月3日,记者拨打了罗平县人民法院办公室电话提出采访需求,对方请记者拨打该法院立案庭电话,立案庭又请记者拨打板桥法庭电话。然而,板桥法庭电话依然无人接听。
李先生说,他因交通事故腿部受伤,3月30日在贵港做了手术,待康复后将前往罗平县人民法院递交申请立案材料。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