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钟小启 文/图
因修公路,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响水村村民杨先生家通往虾塘的路被征用,只有一条便道通往虾塘,但海水涨潮便道会被淹没。2021年,为方便养殖,杨先生将便道填高扩宽。此举被防城区自然资源局认定为违法占用海域围填海行为,要求拆除。而茅岭镇政府认为填海是修路,建议不拆。但镇政府建议未获采纳,今年5月5日,执法人员到场强制拆除。茅岭镇政府表示,当前村民出行至虾塘无其他太好办法,只能涉水或撑船。
通往虾塘唯一道路,被强制拆除
“几年前,部分虾塘和道路被征用修路,如今大路已基本修通,但我家到虾塘却无路可走了。”杨先生说,防城港市企沙至茅岭一级公路修建时,他家前往虾塘的一条山路以及部分虾塘被征用,他只能从一条1.5米宽的便道前往虾塘,但涨潮时便道会被海水淹没,养殖不方便。
▲原本这里是一条道路,如今已被拆除。
2021年初,为了养殖方便,杨先生将便道修复填高,路面拓宽到2.5米,全长100多米。他说,道路还预埋了大的涵管,保证通水不影响海洋生态,修复时还有村委红树林专干和海洋专干等人在现场拍照见证。
2022年下半年,防城区自然资源局认为此道路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属于擅自占用海域实施围海行为,违反相关规定,向杨先生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拆除。今年5月5日,执法人员到场强制拆除此道路。
▲道路被拆除后留下的淤泥。
村民出行不便,镇政府建议不拆
5月1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级公路从几个虾塘上面穿过,从杨先生家到虾塘有二三十米宽的水域,此时正值退潮,水位较浅,原填高拓宽道路已被挖断,周边还堆放不少淤泥。
“通往虾塘的唯一道路已挖断,村民生产耕作很不方便。”杨先生说,就近没有其他路可走,这片水域涨潮时水深约2米,他们只能在退潮时涉水而过。虾塘刚放虾苗不到一个月,运送饲料和养殖管理很麻烦,“原道路被征用修路,却没修回一条路给村民通行”。
▲填高拓宽道路挖开了一个口。
据悉,去年9月,防城区自然资源局向杨先生下发《拆除通知书》后,茅岭镇政府曾发文向该局建议不拆除此段道路。茅岭镇政府组成工作组到现场核实认为,杨先生填海目的是修路,非围海建塘或建住宅,现场勘查发现,这是唯一通往其海水养殖区的道路。因他是在原便道上扩大,填海面积不大,并安装有较大的涵洞,对海洋生态并无重大影响,从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考虑,建议此段道路不予拆除。
道路非法占用海域,出行只能涉水而过
茅岭镇政府的建议未获采纳。5月11日,防城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石先生表示,原1.5米便道也属于海域,后来杨先生在此基础上填高拓宽,土方有2000多立方米,属于非法占用海域,“村民不能因为修路就违规占用”。
▲公路桥下堆放的淤泥。
石先生还说,工作人员曾多次到村里与杨先生协调,要求他自行拆除,但杨先生不拆。近期上级部门多次督促,要求每个月报一次进展进度,5月5日,执法人员到场依法强制拆除。对于村民出行的问题,协调之时他曾建议镇政府和当地村委在附近山坡再修建一条道路到虾塘,但未见有相关措施和行动。
茅岭镇镇长黄灿京向记者表示,杨先生拓宽的道路,之前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协调过多次,并希望不拆,但道路的确已非法占用海域,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拆除,镇政府也没办法。另找地方修路或建桥,需要不小资金,政府无这项经费。目前,从杨先生家到虾塘尚未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涉水或撑船而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