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家里被灌进158斤胶水,收费1.1万元!女子被套路→

来源:柳州晚报 发布时间:

“原本说只用二三十斤胶水就能补好,结果用了158斤,翻了好几倍,真是太离谱了。”5月26日,市民陈女士记者反映,近日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防水补漏”的广告,就约了一男子上门施工,没想到最后竟花费将近1.4万元,虽经一番交涉,最终支付了1.1万元,但陈女士仍直呼被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注入胶水158斤收费1.1万元

26日上午,记者来到陈女士位于柳石路的家。在她家卫生间的地板和靠近过道的墙上,记者发现分别有4个和3个黑色的点,表面硬硬的,用手指触摸,犹如摸到凝固的水泥。

陈女士说,她家卫生间靠近过道的墙面以及过道木地板,出现渗水发霉的情况,她怀疑是卫生间地面出现了漏水,想找人帮忙维修。5月21日,她在浏览微信朋友圈信息时,恰好看到一则“防水补漏”的广告,她就在网上留了电话和地址,很快就有人打电话过来,声称不用砸墙、不用挖地板,2小时左右就能做好。

▲微信给陈女士推送有关防水补漏广告的截图。

“随便检测一下就说是防水层烂了,需要注胶水补救。”陈女士说,当天有个自称姓剧的男子上门,拿个手机大小的仪器,在她家卫生间的地板上测了一下,就说不是水管漏水,而是卫生间瓷砖下方的防水层烂了,如果使用他们的技术,只需要在地板和墙壁上打几个小孔,用高压枪将胶水注入,就能阻止漏水和渗水,并且根据她家卫生间的情况,只需要二三十斤胶水即可做好。

▲墙壁上被钻出的小孔。

陈女士说,男子先是说胶水有48元/斤和128元/斤两种,可当她提出两者怎么相差这么大时,男子称还有一种胶水是88元/斤,可以保7年不漏,并且很多人都是选择该种胶水。

“我就选择了88元/斤的。”陈女士说,按照男子的说法,二三十斤胶水就能做好,也就是花费两三千元,她勉强还能接受,就让男子帮做。

“胶水边注入边冒出来,并通过地漏流走。”陈女士说,男子先是在卫生间靠近过道发霉的墙壁上钻了3个小孔,并在卫生间的瓷砖上钻了4个小孔,接着就用高压枪将透明如水状的胶水从小孔中注入。她发现,在注入一桶左右时,就有胶水从小孔流出,并顺着地漏流走,她当时怀疑流走的是注入的胶水,因为用手抹时,有明显的黏稠状,可男子却称流出的是残留在地板下方的水,因水比较多,就需要多注入胶水,才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卫生间地板上被钻出用于注胶的小孔。

在男子的一番操作下,两大桶80斤胶水很快就注完。男子称,如果不继续注入胶水,之前注入的胶水就起不到防水作用。无奈之下,陈女士只能听男子的建议继续注入胶水。于是男子下楼从车上提了两大桶、每桶40斤的胶水,并且几乎将这两大桶胶水注完,最后只剩下2斤,也就是说总共注入了158斤的胶水。

“不是说二三十斤就得的吗?怎么用了158斤?”陈女士说,在注完胶水后,男子问她要钱,她发现施工前和施工后所说的相差太大,就与男子进行了理论,男子最后才同意按140斤、80元/斤来算,即便如此,也要1.12万元,最终男子收了她1.1万元,与她签了一份《防水补漏施工协议书》。

协议书上的地址和工程部均找不到

记者看到,协议书写的施工单位为位于跃进路的“龙城装饰装修材料工程部”。事后,陈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就按照协议书上的地址找过去,可怎么都找不到这家工程部,她向胜利派出所进行咨询,发现根本没有该地址。至此,陈女士意识到被坑了。

26日上午,根据陈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到该男子。该男子在电话中称,施工之前就已跟陈女士说清楚了。当记者提出用的是何种胶水,是不是“三无”产品?为何这么贵?男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复强调,自始至终他都是征得陈女士同意才施工的。

记者提出,协议所写的地址和工程部为何找不到?该男子竟然称,该工程部早已注销了,接着以有事为由挂掉了电话。

消委会提示:房屋修缮坚决拒绝“游击队”

26日下午,记者从柳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房屋防水补漏消费关乎寻常百姓生活,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踩”坑、遭遇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朋友圈类似推送。

如另一个消费者吴女士在抖音平台搜索相关防水补漏信息时,收到某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免敲砖,施工快,当天补,当天用”的广告推送。结果不到一小时,对方施工完成,共用去材料60公斤,结算费用10800元。看到高额补漏费用,吴女士怀疑上当受骗,与对方发生争执,最后支付了4500元费用,对方才肯离开。

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此提示,房屋修缮要选择信誉可靠、口碑好、证照齐全的商家,消费前应查看商家经营资质,坚决拒绝“游击队”。消费者要以合同、协议、微信、短信等文字方式明确消费项目价格、计价单位等信息以及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注意保存消费收据和施工材料明细单、施工材料样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广西康盟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敏认为,如果该防水补漏公司及相应工作人员没有防水补漏的资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大量使用胶水,骗取消费者购买胶水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

吴敏提醒广大消费者如需要防水补漏时,应当找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不要为了贪小便宜,轻信小广告;要货比三家,警惕价格陷阱,同时也要在施工前了解工程的材料用量,并咨询专业机构;发现被骗,及时报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 莫妮娜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