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学青会首金背后的故事:“隔空”定胜负,“后浪”获鼓励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覃江宜

7月11日,海口运动员黄耀书凭借在男子长板冲浪项目中的出色发挥,拿到了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首枚金牌。为精彩赛事喝彩的观众们不一定知道,当天产生的两枚长板冲浪金牌,本来不在学青会的“计划内”,这是东道主为了激励“后浪”们的创举。而为选手们保驾护航的裁判团队,还有几个关键人物甚至“神龙见首不见尾”……

▲学青会首金的颁奖仪式进行中,裁判团队是保障赛事进行的幕后英雄。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周军摄

增设项目鼓励“后浪”

作为本届学青会上演的首个决赛项目,冲浪共设男子、女子短板和男子、女子长板共4枚金牌。而在综合性运动会上,冲浪一般只有更考验选手真功夫的短板项目。学青会最初设项时,也参照全运会和奥运会,只设立了短板冲浪的两块金牌。那么,为什么学青会冲浪比赛增加了长板项目,还从中产生了首金呢?

学青会执委会竞赛组织部联络员杜雪峰透露说,在冲浪项目上,长板是入门,短板是进阶,学青会的主要目的则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所以东道主广西方面特意向国家体育总局建议,为让青少年选手更多走向赛场,应该在冲浪比赛增设长板比赛项目。

最终,国家体育总局采纳了这一建议,同意冲浪增设男子和女子长板的比赛。“没有梯队,哪来的高水平队伍?”杜雪峰认为,金牌会鼓励各代表队更好地发掘人才,给“后浪”们更多的成长空间。

▲7月11日,学青会冲浪比赛女子长板决赛进行中。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周军摄

外籍裁判隔空执法

当天,当优胜者们走向领奖台时,场外的裁判团队仍保持低调,裁判席是媒体记者不能接近的“禁区”。据介绍,这次比赛共有56名裁判员,由国家级裁判、国家一级裁判和当地辅助裁判组成,而最重要的评分,主要由资深的外籍裁判完成。

▲裁判工作区域(画面右下)难以接近,不过借助高清视频,选手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裁判员何芬芬告诉记者,5名外籍裁判分别来自印尼、日本、新西兰、意大利,不过他们并未来到北海的赛场,而是借助3台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比赛即时画面进行评分。通过直播和回看,外籍裁判将全场选手的表现尽收眼底,然后及时打出分数,决定一位选手的最终成绩。

几天来,裁判队伍所表现出来的高效和准确,得到了各参赛队的好评。杜雪峰说,中国冲浪起步较晚,和有几十年运动开展经验的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冲浪又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打分项目,所以,请来“外援”坐镇裁判席,也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李思叡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