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录取阶段,广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专项计划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已于7月20日完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考生及家长对征集志愿存在一些疑惑。为此,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详解考生在征集志愿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疑惑一:征集志愿的高校招生分数一定会低?
据了解,征集志愿是为第一轮没被录取的考生创造更多上大学的机会。参与征集志愿的高校的投档分数不一定比第一次录取时低,恰恰相反,多数高校会提高很多。
因为不少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会有“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所以在正式投档录取时遇冷的学校和专业,可能会在征集志愿时成为“香饽饽”。此外,征集志愿的院校数和缺额计划数,往往比第一次报考时少很多,考生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容易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分数也就“水涨船高”。普通批征集志愿也是采取平行志愿模式,以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分数较高的考生会希望尽量在该批次被录取,这也会抬高征集志愿高校的录取分数。
疑惑二:为何高校一再征集志愿而自己填有该校志愿却未被录取?
有些考生填报了某个高校没被录取,该高校却有征集志愿计划公布,这是为什么呢?相关负责人解释,如果该高校的某专业虽然投档人数已满,但在专业分配录取时出现考生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不够、身体条件受限等情况,这些考生就有可能被退档,退档后造成缺额。这些缺额就需要通过征集志愿的形式来完成招生计划。
另一种情况是,在上一轮投档中,该高校投档人数明显少于招生计划数,填报了该高校却没有出档的考生,可能是因为没有上批次线或其他条件不符合高校的要求。此外,部分高校在上一轮录取结束后,结合学校实际招录情况,会将区外剩余招生计划经省级招办审核后调入对应批次专业,参加后续的征集志愿。
疑惑三:“冲”进院校后被退档,还能去同批次的下个志愿院校吗?
相关负责人表示,填志愿时“冲”的院校是往年录取分数或排位较考生本人成绩相对高的院校,很有可能考生“冲”进去后,在院校内的排位相对靠后,就没有选择专业的优势。如果不服从院校内所有专业调剂,很有可能被退档。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一旦被退档,意味着该批次所填保稳和保底的院校也没有机会了,该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后续其他批次的投档录取。建议考生理性填报志愿,争取在第一次投档时录取到意向高校。
疑惑四:录取分数高的学校比录取分数低的学校好?
不可一概而论。虽然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认可度,但拿录取分数高低来衡量高校质量是不科学的,一个学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往往与其安排的招生计划数、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有很大关系。比如同是“双一流”的院校,地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院校往往录取分数比西北等内陆地区同类院校的录取分数要高很多。此外,每个院校安排的分省计划不同,有些院校多些,有些院校少些,相同层次情况下,招生计划量大的院校,录取分数也往往会略低于招生计划量小的院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秀宁 邱晨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