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乒宾 彭倩(实习生)
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报料邮箱:news@ngzb.com.cn
有人打着上海一家公司旗号,先送小礼品,再请你抢红包,之后浏览网店一次给几元……引得“羊毛党”纷纷响应,想方设法“薅羊毛”,岂料,对方早已做好准备“割韭菜”。河池的黄女士就在“薅羊毛”时被骗走了50万余元,跟她一样被骗的,还有全国各地的243人,受害者中最多的被骗了158万元,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8月31日,南国早报全媒体(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报料邮箱:news@ngzb.com.cn)记者联系了上海这家公司提出采访要求,但至9月1日下午,该公司未作回复。记者查询到,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已对此案启动刑事侦查。
送钱送奖,“羊毛党”连尝甜头
今年7月19日,河池市宜州区的黄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称是商家搞促销活动要给她送小礼品。过了两天,她果然收到一块地垫。之后,黄女士又接到电话称要送小家电,让她进群登记地址。进群后,群里下起了“红包雨”。“福利员”让大家去淘宝浏览某家网店,返利标准为游客1.9元、新人3.9元、学员6.9元、代理12.9元,连续完成商家任务25单以上可获88元奖励,完成全天任务还可再获188元奖励。
▲黄女士被拉进“薅羊毛”群。
次日,“福利员”让大家下载一个叫“×猫精选”的App,去“任务发布群”领取刷单任务,佣金为30%,数量有限,需要竞抢。完成任务后,身份就从新人升级到学员,浏览网店一次可获利6.9元。黄女士被拉进一个6人群做任务,第一次她刷了3880元的单,随即顺利提现5200元。
▲群里的“福利员”让大家刷单“升级”,称返佣30%。
骗子和托,哄骗她接连打款
7月21日,“指导员”先是让黄女士刷了一个3000元的单,然后再让她刷一个20万元的“组合单”,称完成任务后将到账26万元,升级为代理身份,往后浏览网店一次可得12.9元。
黄女士被拉进一个“更高级”的“操作群”,群里共6人,其中2人刷单“操作正确”,很快成功提现,而黄女士等3人“填错数据”,账户被冻结。“指导员”对黄女士说,她要再打款30万元“修复数据”,处理好了一次可提现62万元。另外2人自称将房子、车子拿去抵押贷款,用于“修复数据”,之后“成功回款”,还截图到群里。黄女士信以为真,又打款30万元。
打款过去后,黄女士即被踢出群,还被“助理”“指导员”拉黑,“×猫精选”App也打不开。至此,黄女士共被骗走50万余元,其中有自己的积蓄和信用卡透支的钱款,还有借父母和朋友的。她这才明白过来,群里的其他5人都是骗子和托,只有她是被骗的对象。
“包赔协议”骗取信任,警方启动刑事侦查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7月21日,骗子曾向黄女士出示了一份“上海×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包赔合同协议”,称如有亏损会全部赔付。
▲对方向黄女士提供“包赔合同协议”。
8月31日,记者通过电话与上海×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按对方要求给该公司法务的电子邮箱发送了采访函,希望能核实“包赔合同协议”一事。此后,记者曾3次电话联络,该公司总机工作人员每次均表示,她会提醒法务处理邮件,但截至9月1日下午发稿前,一直未有该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记者。
据悉,与黄女士类似遭遇的受害者抱团维权,群里共有全国各地受害者244名,他们有的被骗几万元,最多的被骗了158万元。
7月23日,黄女士向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城南派出所报警。8月31日,记者从广西公安执法公开平台查询到,此案于7月23日立案,类型为“刑事”,由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办理,“对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一栏显示,对李某、温某、王某3人刑事拘留,并对李某监视居住;共有5个银行账户被列为嫌疑账户,其中两个账户的用户名分别为李某、温某。据黄女士介绍,她从办案民警处得知,李某、温某、王某3人仍在逃,已被警方列为网上追逃对象。
▲河池市公安局宜州分局对此案刑事立案处理。
(读者某女士 稿酬 元)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唐海波 陈诗圆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