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20年20人丨卢伊琳:用数万张照片,多面定格东博会之美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伊玮/文 游拥军/图

从荒山土坡到风景如画,从一纸蓝图到国际名片,从冰冷坚硬的水泥钢筋到热情迎天下客的朱槿花……20多年来,南宁市青秀区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卢伊琳用手中的相机,通过数万张照片记录下东博会场馆的建设,用镜头见证了南宁的发展与变迁。

.

坚持拍摄二十载

仅仅缺席过一届

“这是2001年场馆刚动工建设的时候,以前这边是个山坡,我就站在坡上拍,那时用的还是胶片相机。”卢伊琳一边如数家珍地说着,一边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一张张关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旧照片。他一直关注着会展中心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并拿起手中的相机将其一一记录下来,在春夏秋冬的轮转中,定格多面的南宁。

对于拍摄东博会,卢伊琳一坚持就是20年。他表示,除了2011年因伤住院没能去拍摄,每届东博会他都未曾错过,“无论是展馆里还是展馆外,我都会拍照记录。只要还走得动,我就一定会坚持拍下去”。

▲卢伊琳。

通过照片看今昔

见证身边的变化

作为东博会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卢伊琳觉得东博会落户南宁,让市民受益不少。他说:“曾经,我觉得在东博会逛展是一件新奇又有趣的事情,因为当时没有出过国,逛展馆后就会发现,不用出国即可一天游完东盟各国,对各国的风土人情也可以有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东博会的规模越办越大,除了有东盟国家,还有世界其他国家参展。”卢伊琳感慨地说,南宁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从照片上便能感知,“20多年前,会展中心一带还是尘土飞扬的荒野之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风景如画的城市CBD,我想这也是我拍照记录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人还是物

每张都是“回忆杀”

卢伊琳说,他用镜头记录东博会场馆内外的瞬间时,无论是人还是物,他都希望他拍下的每一张照片是有“温度”的,能令人回味无穷。

在第19届东博会展馆内,卢伊琳拍到了几张让自己很满意的人物照片。其中,有一人是场馆内的环卫工人,他注意到只要有一点垃圾在地面上,环卫工人就会马上清理,时刻保持场馆地面的洁净,所以他就用慢速镜头拍下了环卫工人捡起垃圾的那一瞬间,与其身后穿梭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环卫工人作为东博会守护者的美。

“还有一人是逛展的市民,那次她正好经过我的镜头前,且附近有东博会吉祥物的图案,于是我就马上请她留步拍了照片。”卢伊琳说,市民提着在东博会展馆买到的心仪之物看向他的镜头,灿烂的笑容在脸上尽情绽放,那一刻,他真切感受到她因收获满满而释放的快乐。

▲卢伊琳正在收拾相机准备出门拍摄。 

拍摄数万张照片

唯独没记录自己

20年的时光,卢伊琳用数万张照片记录了东博会,但他自己与东博会的照片却屈指可数。

“记录了别人,却唯独忘了记录自己。”卢伊琳打趣地说,“我记得去年在东博会展馆里,我朋友为我拍了张照片,当时我挑着三脚架,把逛展买到的东西挂在上面,朋友觉得比较有意思便拍下来了,那算是我为数不多的‘工作照’之一。”

▲第19届东博会期间,一名影友为卢伊琳拍下一张为数不多的“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卢伊琳说:“我拍了20年的东博会照片,希望通过我的照片来展示东博会的变化及南宁的发展,让更多人能够认识东博会、了解南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