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陈溯
9月26日,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广西科学派第三季”发布活动在南宁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上新”的六项科研成果备受瞩目。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通过科普的形式向公众发布和解读科研成果。《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屡破拱桥跨径“世界纪录”,成为了公认的国内外大跨拱桥关键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树脂型人造大理石制造一体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突破一体化快速制造技术,研发了标准化理论和一体化技术,发挥“原料级配调控和表面改性、微波快速固化、废弃物高质化”技术链间的协同优势;《纳米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储能和传感特性研究》为节能减排、电子器件热管理等提供了有效途径;《紫色象草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了全套的生产利用技术,有利于对南方牧草四季平衡供应,促进规模化、产业化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罗非鱼性别控制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培育获得了罗非鱼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收;《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高了木质纤维的利用率,也解决了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产业技术瓶颈,真正做到了“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这次参加科学派的发布活动,正是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深入浅出,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孙立贤在本次发布活动带来了项目发布,他认为科研能让知识一直保持在前沿的状态,科普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知识的好处。
据了解,“2023广西科学派”发布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深入挖掘一批广西走在科技前沿、具有广西特色、贴近民众生活的科研成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深耕一线的科技研发人员走到台前,讲述科研成果背后的研发故事、成果故事,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晏明珠(见习)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