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亚运观察家:有些旅程,没有太早或太迟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覃江宜

在杭州亚运会的赛场,有一些平时很难看到的强烈对比,比如滑板项目女子碗池决赛中,菲律宾选手马塞尔·帕丽斯·阿莱加今年只有9岁;转战体操赛场,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已经有48岁。现场观众是懂人情世故的,两位年纪特殊的运动员即便拿不到奖牌,登场时也能收获如潮的欢呼和掌声,这是堪比东道主选手的特殊待遇。

亚运会没有年龄限制吗?我专门研究了章程,发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个项目可以自行其是——《奥林匹克宪章》没有对参赛者年龄提出具体要求,各单项体育组织可以单独设置门槛。

以跳水比赛为例,为了保护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国际泳联要求14岁以上才能参赛,于是东京奥运会上的全红婵、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伏明霞,都在14岁那年“横空出世”;同样以保护选手为出发点,拳击选手不得小于18岁,也不得年长于40岁;国际体操联合会把参赛年龄的门槛设置在16周岁以上,但上不封顶,所以丘索维金娜才能以年近50的“高龄”一直活跃在体操赛场;刚刚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滑板选手本来就是年轻人的项目,因此决定下不设限,一脸稚气的小姑娘阿莱加就这样蹦蹦跳跳进了亚运舞台。

▲48岁的丘索维金娜出战杭州亚运会跳马决赛。杭州亚组委供图

老老少少的选手,拓宽了亚运会的生命体验,成为鼓舞人心的力量之源。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1992年开始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先后8次出战奥运会,最初的动力来自“为儿子治病”,现在则是单纯的离不开赛场,“体操让我如此幸福和开心,我为什么要结束、放弃我喜欢做的事呢?”

在运动员村到处找冰激凌吃的9岁姑娘阿莱加,可能还搞不懂“国家荣誉”“人生价值”这些宏大词汇的分量,也没有什么可以讲述的过往经历,但是关于“喜欢不喜欢”的追问,她多半能答,也一定会懂。

▲9岁小姑娘阿莱加亮相亚运赛场。杭州亚组委供图

你看,在热爱面前,年龄真的不是问题。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更加热爱。他们就像一束强有力的光,从赛场投射而来,让观众席上的每个人都有感而发:你有自己想走而不是迎合他人的路吗?你愿意为了想去的远方而穿越泥泞吗?

在风景如画的杭州,阿莱加只拿到了第七名,丘索维金娜也和领奖台无缘,但她们传递出的信息比金牌更可贵——“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每个人都可以有不设限的人生。有些旅程,没有太早或太迟,需要的只是方向和勇气。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晏明珠(见习)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