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覃江宜 文/图
10月1日晚,中国男足亚运队0:2负于韩国队,为自己的杭州之旅画上了句号。在现场围观这场万众瞩目的中韩足球大战是什么感受?有点像参与了一场大型行为艺术,3.8万名观众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国足进球。同时,这也是一次冰冷的现实主义教育,用既漫长又短暂的两个小时,向人们重申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法则。
急转直下
足球场上的中韩对抗掺杂了太多前尘往事。不过,当天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观众中,还有很多蹦蹦跳跳的孩童,他们没有背上什么历史包袱,观赛只是国庆假期的一部分,是爸妈带着体验的新鲜感受。
▲许多家长把孩子带到球场看比赛。
如果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开场前的氛围应该是非常欢乐的,红旗在人们手中舞动,贴在脸上闪烁,数万人同声唱起国歌,像极了一次欢腾热闹的亚运主题派对。
▲孩子们在热情地为国足加油。 杭州亚组委供图
可惜的是,剧情在随后就急转直下了。孩子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人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足球不是双方攻防的游戏吗?为什么皮球总在对手脚下滚动,然后飞向中国队的球门?为什么大家喊破了喉咙,力量也无法传导给球场上的队员?
冷暖有别
让我们切回成人视角,回答孩子们的困惑:这就是一场不同时代的足球对抗,一边是高效的、精确的、如机械化般运转的工业足球;一边是原始的、粗放的、像看天吃饭的农业足球。双方既然不在一个维度上,降维打击随时可能到来。
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我都在现场见证了中韩足球的交锋。不一样的球员,一样的结局,中韩足球的差距在肉眼可见地拉大。我所在的媒体看台,靠近上半场中国队主攻的球门,整整45分钟,一帮长吁短叹的中国记者,就没怎么看到球从眼皮底下经过。下半场,情况大为好转,那是因为双方换了边,面前变成了韩国队围攻的阵地。
▲由始至终,国足只能凭斗志与对手周旋。杭州亚组委供图
心存侥幸地回归现实,不忍直视的终将面对。我的右手边,来自大连的一名中年男记者几乎快要把写字台拍烂了,末了愤愤不平叹了一句:“(他们)脚法真好啊,什么叫快速推进,这才叫快速推进!”左手边的哥们从头到尾都很冷静,几乎都在埋头打字,偶尔才看几眼场上局势,我是终场哨响起后才发现,他的文章是用韩文写成的……
万事有因
不管使用哪国语言,足球场上最有效的表达是脚法。体育赛事都是有因果的,一瞬间交集的路人,背后有各自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如果你有关注时事,就知道在亚运会进行的同时,中国足球最大的新闻是中国足球协会原主席陈戌源因涉嫌受贿案,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了。而韩国球员继续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攻城拔寨,“亚洲球王”孙兴慜刚刚在上周末的英超焦点战中带队击败利物浦。
比赛进行时,一轮圆月照在球场上空。国足退场时,竟然飘起了零星的雨点。天气映照着现实,另一块场地上,传来了中国香港爆冷击败伊朗晋级四强的消息。
▲上半场的月亮,在陪着孤零零的韩国门将。
该如何突破这个困局?那么多业内专家都束手无策,我只想用斯皮尔伯格经典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一句台词结尾:“生命,会自己找到出口。”就让这个项目暂且成为中国体育的“阿喀琉斯之踵”吧,万幸的是,我们不需要足球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时间会解决问题,也会治愈一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叮佳(见习)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