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五谷包含哪些?土豆长藤上吗?孩子们居然这么答→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蒋晓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诗,孩子们从小就会背诵,但对粮食的种类、生产过程,他们都了解吗?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南国早报、南国少年周刊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共有2096名小学生参与。五谷包含哪些作物?土豆是长在藤上的吗?来看看孩子们的答案。

近三成受访学生,能准确分辨五谷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学生中,有1272人来自城市学校,824人来自乡镇学校。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学生五谷不分。在一道“五谷包括哪些作物”的问题中,只有近三成学生能准确分辨五谷,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五谷包括高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为,玉米和红薯也属于五谷。而在看图辨识农作物的题中,约15%的学生将小麦当成了水稻,甚至有个别学生将小麦认成大豆。

▲你知道五谷包括哪些作物?

学生不识五谷,与较少参与农耕活动有一定关系。约33%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农耕活动;约54%的学生有参加过农耕活动,但只是偶尔体验。在经常参加农耕活动的学生中,乡镇学生明显多于城市学生。

▲你参加过农耕活动吗?

此外,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清楚粮食生产的过程。约70%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约17%的学生则坦承“不了解”。

▲你对粮食生产的过程了解多少?

对于这一结果,家长邹女士并不意外,“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对于餐桌上的食物基本上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和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坐动车回老家,路上她问儿子沿途的田里种的是什么,结果儿子连辨识度颇高的玉米、甘蔗都不认识。从那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带儿子认识各种蔬菜,以免闹笑话。

作物果实长哪里,部分人闹出笑话

本次调查中,还真有不少学生闹出“藤上摘土豆”“树上挂红薯”的笑话。记者设计了一道农作物果实认知题,考察小学生是否了解马铃薯、红薯、芋头、玉米、大豆等一些常见农作物的果实长在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马铃薯的果实长在地上,甚至有学生认为它长在树上、藤上。餐桌上常见的玉米、大豆等食物,不少学生并不清楚其生长情况,约46%的学生认为玉米长在树上,约25%的学生认为玉米结在藤上,甚至还有约2.6%的学生认为玉米长在地下。此外,约9%的学生认为大豆的果实长在地下。

从今年5月开始,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科科长秦和生肩上又多了一项工作——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农作物科普教育。他惊讶地发现,学生的农业知识较为匮乏,约一半的学生不了解大米是如何从田间来到餐桌的,对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更是出现了“不辨菽麦”的情况。“前段时间有小学生来参观,看到我们种植的青皮甘蔗,竟询问为什么种这么多竹子”,孩子们的反应让秦和生哭笑不得。

农耕教育启童心,领悟粒粒皆辛苦

不少人认为,造成当下青少年对农耕文化缺乏了解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教材文本过于城市生活化、文学艺术化,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和应试技巧;二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常识教育和劳动体验;三是当下物质生活丰富,家庭教育逐渐远离了农耕文化。

农耕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许多人都持肯定态度。调查问卷中,九成受访者认为通过农耕教育,能领悟粮食得来不易,更懂得珍惜粮食;超七成受访者觉得参与农耕活动,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人生态度。

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稼穑,多掌握一些农事知识?去年,教育部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阶段要学习种植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常见的蔬菜。如今,南宁不少中小学校在校内开辟了“农场”“花园”,以班级为单位种植白菜、辣椒、茄子、红薯等农作物。有的还将劳动课延伸到校外,例如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等学校,都在校外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参与春耕、秋收等劳作,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在校外劳动基地收割水稻。校方供图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插秧。校方供图

▲南宁市银杉路小学的学生在体验种植红薯。校方供图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晚稻种植劳动实践活动。校方供图

▲专业人员向南宁市东葛路小学的学生介绍粮食文化。校方供图

甚至有幼儿园,也将农耕教育融入其中。去年11月,南宁市良庆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的校运会,就充满了农耕气息,种花生、剥玉米、扛稻谷、摘橘子……幼儿通过比赛,了解农耕和农用工具,感受劳作的不易和丰收的喜悦。

八成父母言传身教,带头节约粮食

本次问卷,还就学生在吃饭上的浪费行为进行调查。约72%的受访学生表示,常因饭菜不合口味就不吃了;约48%的学生点菜打饭贪多,吃不完就倒掉;约45%的学生在外出就餐时缺乏节约意识,即使有剩菜也不打包。

▲在吃饭这件事上,你有过哪些浪费行为?(多选题)

节约粮食的观念需要从小培养。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表示,平时家长会教育要节约粮食。约87%的家长会言传身教,带头节约粮食;约66%的家长通过背诗歌,看科普动画、图书,讲人物故事等方式,带孩子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还有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到田间地头感受农业劳作的艰辛。

▲父母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向你进行节约粮食教育?(多选题)

“节约粮食应当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品质。”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女士,很注重对孩子节约意识的培养。她回忆,孩子上幼儿园时,她就通过绘本带孩子了解粮食是怎么来的。等大一些,她就引导孩子“吃多少盛多少”。外出就餐遇到吃不完的情况,她会主动打包带回家。她认为,父母以身作则践行节约,能从小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意识,让孩子更加懂得感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