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学青会开幕式有怎样的设计巧思?主创团队来揭秘→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陆欣楠/文 邹财麟/图

11月5日晚,在虚拟技术与实景演出的和谐相融中,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式惊艳亮相。这场盛典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设计巧思?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开幕式的主创团队,为大家揭秘其中的细节和亮点。

舞台设计,数学符号化为“青春赛道”

相信看过开幕式的观众,应该都会对场地中央蜿蜒起伏的舞台有着深刻印象。学青会开幕式总导演宋飞告诉记者,其实那是代表无穷或无限的数学符号“∞”的形象,正好也是青年学生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数学概念,凸显了“体教融合”的学青会主题特色。

▲数学符号“∞”的形象,象征着青春的赛道,凸显了“体教融合”的学青会主题特色。

无限符号,意为“没有边界”。宋飞说,主创团队在最初进行方案设计时,就认为这个符号形如赛道,正好与“在青春的赛道上”这一主题契合,能够体现出青年一代在赛道上奋进前行、奔赴未来的意象。此外,这一符号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正如连接的纽带和开放的桥梁,象征着广西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新使命。

▲光影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导演组的想法。

在这一构思下,主创团队以赛道的延伸、拓展和螺旋上升为形态,构筑了开幕式上充满想象的艺术空间。“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舞台空间概念,将科技手段、数学原理、无极变化与场地光影有机融合。”宋飞说,正是多形式的手段相结合,才有了观众在开幕式上看到的形态多变、奇幻时尚的舞台,宛如一条青春赛道,无论是演员还是运动员,都在这条赛道上奋力拼搏、奔跑。

舞美设计,人屏互动演绎广西山水

在第一篇章《青春的山河》中,将广西音乐元素、原生态民歌旋律重新编配成对歌、合唱,舞台上的演员们载歌载舞,背景屏幕上“别有洞天”。大屏幕上,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演员们站在山水间,或踏歌起舞,或结伴而歌......把观众们带入广西各族人民的对歌现场。随后场景切换,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搭起一座风雨桥,人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在桥上走过。

▲在风雨桥中穿梭的演员。

“屏幕上的演员们,是真实的还是投影的呢?”演出现场,不少观众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据了解,在开幕式中,舞台主要由4000平方米背景网幕、1200平方米LED高清屏创造新时代山河画卷。同时,联动VR、AR等技术手段,在场内打造了360度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沉浸式全域舞台、观演空间,呈现出特别青春的视觉效果。创作团队表示,现场还使用了户外大型活动中首次使用的双层高清4KLED透明网幕,使得第一幕山水空间感非常逼真、相当惊艳。也就是说,观众们现场所见的演员,全为真人。

▲在网幕的背后,有演员在山川画卷中穿梭。

那么,演员们是如何在网幕后面进行表演的呢?空间上的“∞”在第一篇章的山水中体现得最充分。王晓军介绍,学青会的风雨桥呈现在透明网幕上,戴着斗笠的演员从网幕后的背景表演区穿过,但视觉上人正好是走在风雨桥上的,穿过桥上的窗棂,看到美丽的山水,更生动真实,达到真正的裸眼3D的效果。

此外,本次开幕式的色彩是十分饱满和高亮度的,在镜头下呈现出清澈光明、鲜艳明快、青春亮丽的感觉。学青会开幕式视觉总监叶军介绍,这里是青春的约会,是逐梦的舞台,为寻找到“青春的色彩”,创作团队专门找了一些优秀的儿童画作,从中寻找视觉灵感。

▲主创团队营造“青春的色彩”的逐梦舞台。

“我们努力用灯光阐释文本,展示青春的光芒。”在这一次学青会中,舞台上还使用了激光灯、光束灯、投影灯、切割灯、染色灯,3000盏照明灯具,营造炫彩空间,呈现出特别青春的视觉效果。

火炬塔设计,现场搭建火炬塔,点燃“聚能环”

火炬塔和点火仪式,历来都是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上最受关注的环节。如何能在这一环节上进行创新,让观众印象深刻,学青会开幕式的主创团队们费尽了心思。

彩排过程中,记者见到了火炬塔总设计师孙传芳。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时,他卖了个关子:“观众在体育仪式和文体展演的前半部分,是见不到火炬的。”

事实确实如此,直到开幕式进行到尾声,观众才惊喜地发现,演员们从场地的四周缓缓推出了火炬塔的大型部件。另外,在体育场的上空,威亚吊着一个巨大的“聚能环”出现。伴随着音乐,演员们齐心协力,搭建起火炬塔的塔基。而“聚能环”最后才落下,和塔基完美扣合,形成一座完整的火炬塔。

▲聚能环在火炬点燃前一瞬间,才在舞台中央组装完毕。

当火炬手点燃火炬,“聚能环”中散发出微光,恰如其分地践行了此次开幕式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无论是火炬塔的搭建,还是点燃火炬的仪式,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令人惊叹的。

孙传芳告诉记者,这次学青会上的火炬塔和点火仪式,是中外运动会开幕式上绝无仅有的。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一创新,向世人展现年轻人积极向上、意极风发的生命力量,将火炬塔命名为“聚能环”,也是想要表达一场盛会汇聚青年力量的寓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