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
气温骤降,“一秒入冬”对南宁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在大家保暖御寒的同时,要警惕冬季心律失常、急性心梗、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1月22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龙曼云来到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科普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急救措施。她特别提醒大家,关“心”生命,认识心梗 ,出现胸痛、恶心、呼吸困难等危险信号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治。
认识心梗,牢记两个“120”
“在足球场、篮球场,或者跑步时,有人捂着胸口,突然倒地……”龙曼云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意外时有发生,如就医不及时,有可能失去生命。
▲龙曼云在讲课。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闫芬丽摄
“这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为急性心肌梗死,”龙曼云说心梗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口绞痛、压榨痛,这种胸痛和一般的疼痛不一样,像胸口放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且持续不缓解。但是胸痛的反射区很大,如上肢、左肩、后背痛,以及牙痛、下颌痛等,都有可能是心梗的症状,近期,她接诊的一名心梗病人就表现为牙痛。还有的患者有出汗、恶心、心慌、乏力甚至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
她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这些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要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动,保持平躺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也不要随便服用止痛药物。千万别逞强独自应对,认为“忍一忍”就可以挨过去,因为你“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可能倒下”。
对于心梗来说,“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应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要牢记两个“120”:如果胸痛持续20分钟不缓解,立即拨打120,将病人快速转运到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救治;同时,要与时间赛跑,最好在症状发作120分钟以内恢复心脏的供血。
心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相关
龙曼云介绍,气温骤降,心血管疾病发病明显上升,而且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与此同时,心梗这一原本在中老年人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几年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她曾接诊过十几岁的心梗患者。
▲龙曼云教大家使用除颤仪。
心血管疾病高发,心梗患者逐渐年轻化,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除了与气候、气温有关,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变化等相关。比如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吸烟、肥胖、剧烈运动、劳累、熬夜、精神紧张等因素,都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龙曼云希望广大公众能引起重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她提醒本身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部、背部、胸部和腿部的保暖。要坚持服药,定期量血压,切不可自行随意停药。
大家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心梗方面的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争取时间。如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者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电除颤。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张若凡 吴思思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