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党建遇到当下最前沿的信息科技数字化,将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给出了一份特殊的答卷。近年来,学院充分运用自身数信专业的优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工程,以凝心铸魂的党建工作推动学院建设、培师育人、校企合作、产业支撑和国际交流。仅3年时间,学院大数据技术入选广西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学院建设高质量新发展全“数”前进。
协同融合 三方携手打造共建典范
近3年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提出,探索校企+师生“三共建”模式,让企业和学校的高技能人才协同融合,发挥“企业——教师——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同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广西的水果产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火龙果、芒果、百香果接连成为风靡全国的水果。广西水果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背后,凝聚着高职院校科研的技术支撑。“我们正计划与金穗公司合作,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农业升级。”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珊云介绍,校企党组织在联盟共建活动中,企业提到火龙果还靠人工筛选选果时,电子信息学院的党员教师信心满满,计划带领学生探索通过图像或者视觉识别,为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分拣。
▲电子信息学院教师赴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顶岗锻炼实践启动仪式。
学院先后与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签订校企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企业的骨干员工不定期到学院做报告,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寒暑假,教师党员走出课本,带领学生到企业锻炼,实战掌握当下的前沿技术。
▲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与南宁市信息技术学会联合开展基层党建活动。
在党建引领下,一批党员名师和优秀学生快速成长。近3年,张鑫鑫、韦婷、梁佳倩、徐睿、邓春旭5位老师获得“广西技术能手”称号;支部党员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超32项,指导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级以上奖项超16项。
领先一步 培育新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
2023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新版大典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数量高达97个。数据库运行管理员、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海洋测绘工程技术人员……从数字职业的名字能看出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深度融合。
▲电子信息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实地参观南宁五象云谷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电子信息学院的领导层已敏锐地意识到,大数据领域知识交叉多、技术迭代快,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技术技能融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服务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培养社会急需的数字人才?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黄艳杰介绍,在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下,学院与业界领先的华为通信等企业合作,积极建设鲲鹏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学院联合麒麟软件、统信软件、达梦数据库、龙芯中科等信创龙头企业,打造“麒麟工坊”,培养复合型信创人才。
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近年来,学院约75%的毕业生留在广西就业,大批毕业生投入到广西通信的5G发展建设中。
开放办学 对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
党建引领也推动学院与东盟合作和国际化成果的大丰收。2022年10月29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期人工智能技术国际化培训,主讲人是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陈静,这是该学院第一次在网上提供跨国(境)远程教学。
▲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黄艳杰向东盟国家校企代表团介绍学院的基本概况以及办学特色。
开课当天参加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等国的25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陈静副教授全英文授课,从大数据的使用和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作为课堂导入,向学员介绍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详细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面部识别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通过线上学习,海外学员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022年,该学院《人工智能技术》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国际化培训资源包,成为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吴珊云书记透露,2024年上半年资源库将建设完成,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上线共享,进一步扩大广西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 吴思思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