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文 苏华/图
比赛场地首次搬进车间,现场测试自制新能源车辆,各种产教融合科技产品亮相比赛现场……12月5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不仅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紧缺人才领域的竞赛内容,突出低碳环保特点,还与实际生产环境相对接,促进技术交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首次将比赛场地搬进生产企业
走进上汽通用五菱的生产基地,来自全国的参赛选手正热火朝天地操控着比赛台,展现所学技能。
▲参赛选手正操控着比赛台。
“现在参赛选手正围绕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氢燃料动力系统对车子进行赛项设计,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智能汽车维修工比赛现场,裁判员指着正在比赛的选手介绍。该赛项把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融入比赛环节,要求团队合作,德技兼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大赛组委会主任徐念沙介绍,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本届大赛竞赛内容更全面、综合性更强。不仅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紧缺人才领域的竞赛内容,还增加了智能载运技术方向、动力系统节能减排管控方向两个赛项,突出低碳环保,深化技术内涵。
这次大赛,首次将赛场设在生产企业里,贴近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企业场地,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切实提高办赛实效。
学生实训促进产教融合
在汽车整车装调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方向)的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戴着头盔驾驶着自己设计、组装的新车缓缓驶入试车赛道,由于车型极像“方程式赛车”,它们一出现,就引来不少观众围观。
▲参赛选手们戴着头盔驾驶着自己设计、组装的新车缓缓驶入试车赛道。
江苏代表队参赛队员缪斌介绍,汽车整车装调是整个大赛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比赛,相当于让参赛选手从零开始设计一辆车,要设计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各个部分。
缪斌回忆,自己与搭档在老师的指导下,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才组装完成现在的车辆。尽管在比赛前已经进行了安全测试,但在赛场上仍需要重新调试,作品是否更完美,比赛结束那一刻才能知晓答案。
他还表示,参加本次比赛是一个产教融合、技能交流的过程。自己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中,才发现存在的差距。就拿一个焊接口来说,怎么焊接,焊接点在哪,选择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又如车上的每个螺丝钉,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亲自组装了,才会印象深刻。“整个过程就像组装乐高一样,痛并快乐着,看到最终成果的那一刻,成就感满满。” 缪斌说。
▲大赛设备企业展区展出的新能源赛车。
在比赛现场,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这样的技能大赛打通了从育人到用人的生态链,企业培养人才需要一定的周期,学生通过备赛的过程积累实训经验,省去了中间培训的过程,有利于他们进入企业后快速熟悉工作。
多项配套活动促进人才培养
“这套无人驾驶的系统,是专门用来教学的”“这辆是纯电的方程式赛车”……当天,作为大赛的3个配套活动之一,新能源汽车装备技术展同时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企业,纷纷展示自己的应用科技平台,促进技术交流。
▲新能源汽车装备技术展。
除了新能源汽车装备技术展,组委会还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对话会,促进政行企校共襄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对接和人才招引专场会,广泛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郭燕群 丁春霞(见习)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