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月1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就疑似遭绑架中国留学生被安全找到事答记者问。
问:据媒体报道,在犹他州疑似遭绑架的中国留学生已安全找到,中国使馆能否证实并介绍有关情况?
答:在美国当地警方、中国驻美国使馆和中国国内公安机关等多方努力下,该名留学生已于当地时间12月31日晚安全找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据当地警方介绍,该名留学生系遭遇了“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中国驻美国使馆再次提醒在美中国公民,特别是在美留学人员务必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高度警惕“虚拟绑架”等电信网络诈骗,避免人身和财产安全受损。
相关新闻
孩子海外留学被“绑架”?警惕:这是“虚拟绑架类”诈骗
近日,北京朝阳警方接到市民王先生报警。王先生当时称,在英国留学的儿子遭到绑架,孩子妈妈正在电话里与绑匪谈赎金,他正往家里赶。
三分钟后,李阳赶到王先生家,看到大门虚掩,客厅里王先生的妻子于女士正精神紧张地与“绑匪”通电话。
见到民警,于女士眼中泛出泪光。李阳示意于女士不要出声,用手机码字的方式引导她如何与“绑匪”对话。当对方提出转账50万元的要求后,李阳故意让于女士装糊涂,假称需要手机刷脸验证,得先挂断电话才能操作。对方挂了电话后,于女士瘫坐在地,“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李阳判断这是电信诈骗的新套路,孩子不会有事。但于女士说,自己在电话里确实听到儿子在喊“妈妈,他们打我”。她担心不给钱,对方会“撕票”。此刻,觉察出异样的“绑匪”已将于女士的电话“拉黑”,消失不见。
李阳一遍遍拨打于女士儿子的手机号、微信视频,均无法接通,他决定先把于女士带回派出所。路上,电话仍旧持续不停地拨打着。
终于,他们接到了孩子回拨的视频电话。得知原委后,于女士的儿子赶忙穿好衣服,并按照民警所说走到室外,让妈妈放心。
一场虚惊就此化解,于女士终于安心下来。李阳也提醒身在国外的孩子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北京日报)
延伸阅读
中国使领馆提醒留学生:谨防电诈死灰复燃、花样翻新
近日,领区一名中国留学生卷入一起典型“虚拟绑架”诈骗案。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远程“洗脑”涉案学生,该生主动按照诈骗分子编造的“剧本”欺骗家人。该生首先谎称自己被英国著名大学录取,需要父母尽快筹集四年学费数百万人民币并马上转账。在家长多方查证产生怀疑后,该生又编造自己在澳大利亚涉赌,需要父母帮助尽快还钱。同时,该生还在身边并无真实绑架分子的情况下,主动离境,前往柬埔寨,在诈骗分子指定的酒店住下以逃离澳警方追踪。之后诈骗分子通过该生微信账号直接同其父母沟通,发送受伤流血虚假照片和贩卖人体器官恐怖图片,威胁家长尽快转账,令家长陷入极度恐慌。最后,该学生在酒店住宿期间,意识到自己被骗,中断与诈骗分子联络后,自行返澳。
这一案件是我馆领区近期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当前,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电信诈骗案件仍有发生,且诈骗手段纷繁复杂、花样繁多。在此,驻墨尔本总领馆郑重提示领区内中国公民,特别是在澳留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提高全面防范能力,切勿掉入电诈陷阱。
一是了解防诈常识,守护住“钱袋子”。近一段时间以来,电信诈骗手段和方法迷惑性和伤害性逐渐增强。诈骗分子利用现在科技不断翻新骗局套路,并利用留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远离父母的特点,特别制造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诈骗“套路”。如不慎上当,将遭受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领区内中国公民在日常接到快递、电话、短信、邮件时务必加强甄别,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提醒自己和家人亲友切勿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
谨记坚决做到三个“一律”:
接到电话录音通知您有重要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或者有涉及国内案件的一律挂断;
在不确定对方的情况下,索要您银行账户信息或要求转账一律挂断;
非必要情况下,凡在电话里索要您个人信息的一律挂断。
二是增强反诈意识,警惕“虚拟绑架”。“虚拟绑架”利用留学生和家长远隔万里、沟通不畅的现实情况,精心设计。如本案中所反映的,当前电信诈骗分子针对我中国留学生实施“虚拟绑架”已呈现跨区域的态势。为躲避澳洲警方利用手机定位追踪到受害人,诈骗分子开始逼迫诱导受害人前往东南亚及一些治安较差国家或地区,致使受害者人身安全面临极大风险。领区内留学生和家长如接到“虚拟绑架”可疑电话,应不听不信,并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三是提高应急能力,及时报警求助。我馆提示:如真的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如款项系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可直接拨打国内户籍所在地110报警电话介绍案情,并提供涉案银行账号,或者通过110报警电话转接、查询当地反电信诈骗中心的报警电话后,提供涉案银行账号。
编辑 陈程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