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思叡/文
春节放假回家,一瘫上沙发顿感不妙
发现亲戚“小孩哥”是上分大神
“小孩姐”是美妆达人
还有不到3岁的小侄子也会整活
祝酒词哄乐了全桌……
回想我的小时候
这个年龄段的自己
只会刘海遮住左眼听《老人与海》
那些年,曾经陪伴青春的网络热词
和网络流行曲你都还记得吗
快来“对暗号”!
看看你是哪个年龄段网民……
“显眼包”“尊嘟假嘟”“破防”
热词退回20年前
是现在孩子听了都要查字典的↓↓↓
“GGMM”“大虾”“灌水”
……
这些词写出来感觉瞬间暴露寄几的年龄
新春在即,速来修炼这本
《网络考古重要文献》
“文艺复兴”来追追当年的爆款
大家好,偶是幽默男孩
上世纪90年代末
当时我国宽带网络有限
大部分网民还需要听着
“叮.......滋啦滋啦.......嘟......”
的声音拨号上网
相信不少曾经要换塑胶拖鞋
上过上机课的同学对这个页面还有印象
课后的10分钟
必然要留给flash小动画
由于受到网速限制
当时大部分的网站上
只有纯文本和简单的图片
不能显示过多的图片和视频
能动起来的小火柴人
总让人感到新鲜
而早已不屑于流连动画的成年人
在一个个的聊天室里
创造出中国第一批网络流行语
“在做虾米?你是GG还是MM?”
“帅哥一枚”
“蟋蟀的蟀?不会是青蛙吧”
“7456”
(请翻译以上对话↑)
当年,聊天室里的你
顶着的是哪个头像?快来认领!
莪钔是糖,甜捯哀傷
2019年,一位微博用户打开尘封的台式机
劲舞团、泡泡堂、千千静听等
熟悉的电脑图标静静躺在桌面
瑞星小狮子提醒您:
您已经8年没有杀毒了
其实都不用等到瑞星的提示
开机那段音乐一下子
就能把人拉回偷菜的夜晚
那是2008年上线校内网(人人网前身)
的社区页游——开心农场
比羊了个羊还要简单的游戏逻辑
竟然激活了无数网民“种菜DNA”
没有什么氪金内容
也没有主流网游里
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对抗
最“血腥”的就是玩家放的狠话了
主打“休闲”的游戏
迅速让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阵地
同年,音乐舞蹈游戏QQ炫舞上线
那些共舞的金曲
直接催生了“彩铃经济”
那些2004、2005年的神曲
被截取一段段成为手机铃音
“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遍”
“不过一张明信片而已,我已随它走入下个轮回里”
“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
(听过的评论区扣“1”)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2010年前后,社会性公共事件
开始进入网民的视野
社会热点类流行语暴增
网民自创词句明显增多
网民参与意愿增强
微博等社交媒体活跃
网络用语进入新的阶段
2008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爆发
某电视台在路上随机采访路人
对于此事的看法
一名男性路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我就是出来买酱油的……”
这句出乎意料的回答
让“不关我事”有了一个
更“有梗”的回答
我路过,打酱油的
2009年,百度“魔兽世界”贴吧
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
五六个小时即被数十万名网友浏览
并已有一万多名网友跟帖回复
贾君鹏半天蹿红网络的事件
堪称为中文网络世界的奇迹
每天都在求天降10W+的早报妞
流下羡慕的泪水
只能说流量真的是个玄学
咱也不知道“杀马特”风怎么
就突然风靡了90后的青春
嘟嘴、厚刘海、内八字三件套的精髓
现在再看已经会让自己
尴尬得“用脚趾抠出城堡”
QQ空间密码也不敢再想起
生怕再也破译不出火星文
唯一敢回首的是
音乐播放器里
青春“三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的歌
对不起,这么多年
打扰大家的眼睛了
但这道翻译题我不可能一个人做↓
“汝果嗳″请(罙)嗳、”
“祢若折断ta翅膀、硪必毁ni整个天堂/*”
你还能想起当年上网冲浪时
那些熟悉的歌或热词
以及玩过的游戏
收藏过的文具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综合整理
编辑 唐海波 谭奕(见习)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